啃硬骨頭
完成好關鍵性改革任務
中山廣新柏高裝飾材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魏子千與生產總監劉其飛半開玩笑地促成了2016年的『賭約』:以去年生產部門產品的標准成本為參照,若最終生產板塊實現盈利,盈利超出標准成本部分的30%將作為獎勵返回給生產部門。
回到2014年,這樣的『約定』幾乎不敢想象。彼時,這家生存了20年的老牌國企營業收入已連續數年下滑超過30%,全年銷售額降至1個億,利潤只有200萬元。也就是在這一年,中山柏高作為廣東國資委首批55家國有企業之一與民營資本對接,將65%股權轉讓給廣州天生集團旗下的兩家民企,以全省首個混改樣本的新面貌開啟國資國企改革。
從完善董事會股東會治理結構、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到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激活內部機制體制,一年多後,中山柏高便顯現出新的市場活力。2016年1—5月,營業收入同比實現100%增長。
這是廣東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動力、增創發展新優勢的一個典型樣本。在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廣東加快推進關鍵性基礎性改革,在國資國企改革、產權保護制度建設、價格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對外開放、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等方面完成好關鍵性改革任務,在轉變政府職能、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推動基礎性改革落地生根,把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
穩妥推進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有重點地推動對外開放,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也是關鍵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廣東自貿區在其中發揮著『牽引』作用。
位於前海核心片區鯉魚門地鐵上蓋物業區內的前海深港基金小鎮如今正在火熱施工,小鎮以全球盛名的美國格林威治、沙丘路基金小鎮為標杆,預計今年7月1日落成,10月投入運行。打造它的目的就是攜手香港,打造國家『一帶一路』重要的投融資平臺,進而為國家參與全球資產管理及服務的規則制定積累經驗,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和金融管理體制的創新發展。
督察落實
打通改革『最後一公裡』
2016年7月22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六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為防止改革『空轉』,首提『三督三察』,發出改革督察令,警惕改革『最後一公裡』失陷。
『改革有沒有落實到位,不能只由搞改革的部門說了算,必須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纔能掌握真實的情況,推動改革落實,真正釋放改革紅利。』有專家指出。
據悉,廣東省委改革辦專門設立督察機構,充實改革督察的專門力量,並制定出臺專題督察、改革文件檢查、改革督察評估等工作規范。廣東通過開展多層次、多種形式的督察,為改革落實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形成層層抓落實的態勢,實現各項改革梯次接續、前後銜接、縱深推進。
廣東改革督察還加大創新力度,引入第三方評估,提高改革督察工作效能。高校、研究機構、社會智庫等都是這支第三方評價的主力軍。
華南農業大學廣東農村政策研究中心就是較早承接評估項目的機構之一。在接受省委改革辦委托開展全省土地確權改革調研評估後,中心課題組分赴全省20個地市(除深圳外)和24個土地確權試點單位,實地調研。
『整個評估嚴格遵循科學的調研方法,既明察,也暗訪,堅持客觀獨立,深入農村,向農戶發放問卷,農戶不敢直說的,可通過問卷反饋。我們還到現場核實,了解政策實施的情況。』該中心副主任譚硯文教授說。
江門市新會區是國家農村綜合改革示范試點和省內最早推進土地確權的地區之一,面對土地碎片化、外嫁女、代耕農等歷史遺留問題,新會區將家庭承包經營與集體統一經營有機結合,有效放活了土地承包經營權。
譚硯文說,在向省委、省政府反映情況的同時,調研評估小組注重總結改革落實得好的經驗,為推動改革落實提供參考。『如新會「確份額到戶、委托集體經營、農戶按份收益」模式、珠三角核心區「兩證合一」模式等,都可為其他地區提供借鑒。』
據統計,2016年,廣東對重要改革方案制定工作進行重點督辦,對出臺半年以上的28份重要改革文件推進落實情況分批滾動督察,對創新驅動發展、高校科研體制改革、經營性領域技術入股、醫療資源『下沈』、藥品招投標價格等重點改革任務進行專項督察。改革督察成為廣東全面深化改革強勁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