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3月13日報道 外媒稱,共享單車解決了中國大城市的出行問題,引發了人們的使用熱情,但也出現了各種新的難題。
據埃菲社3月11日報道,所有共享單車都基於同樣的使用模式:通過移動應用程序租賃以及可以停放在任何地點。這正是讓這種交通出行方式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共享單車數量在中國的大城市中迅速激增,達到了超過百萬輛的規模。
共享單車成了中國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它們的經營模式甚至已經輸出到其他國家。
雖然這是一種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的極佳的出行方式,能夠緩解城市交通的擁擠,但在一些地方共享單車也制造了新的難題,甚至引發一些城市的抵制。在網上經常可以看到數以百計的共享單車被隨意堆放在一些僻靜甚至是奇怪的地方的圖片。
隨著共享單車規模的擴大,各種投訴也與日俱增。投訴內容主要是單車隨意停放阻礙交通。
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指出,到今年6月上海的共享單車總量將達到50萬輛,接近城市的最大容納限度。該行業協會日前宣布,將會出臺行業指導規則,以便規范行業發展。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3月12日報道,隨著中國移動通信網絡環境不斷改善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通信、移動支付、移動出行等應用呈爆發式增長,『互聯網+生活』的社會經濟模式初具規模。趕上『互聯網+』創新創業浪潮的共享單車進入市場以來,先後在多個城市帶動時尚出行熱潮,各大企業為了搶佔市場份額,持續擴大投放單車數量。由此衍生的隨意停放、違規騎車、惡意損壞單車等問題,考驗著中國城市的管理智慧。
艾媒諮詢發布的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單車租賃市場規模達5400萬元人民幣,用戶規模達425.16萬人,預計2019年中國單車租賃市場規模將上昇至1.63億元人民幣,用戶規模將達1026.15萬人。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3月12日報道,共享單車熱潮剛在中國興起,同樣可在智能手機上進行租賃的共享汽車又掀風潮。普華永道關於共享汽車分時租賃的分析報告認為,以新能源車型為主的共享汽車市場,在中國政府未來著重解決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的大背景下,預計將飛快發展。
近日北上廣深等多地出現了共享汽車。可迅速租用的分時租賃電動汽車,一時成為民眾嘗鮮出行的又一方式。
共享汽車租賃費每小時30元左右,遠低於出租車,不足之處是租還車網點有限,做不到『隨借隨還』。
網點雖不夠多,但這種隨叫隨走,手機變車鑰匙的時尚出行方式,在限行限購的大城市,尤其對有證(駕照)無車的年輕人吸引力不小。
北京市民王立剛已使用共享汽車三次,他在受訪時說:『如果網點能多些,真不用買車,需要時租一輛,省去了養車、修車的麻煩。』
事實上,共享單車的火爆說明中國社會正在轉變消費觀念——使用與擁有是兩個概念,使用甚至比擁有更重要。遇到出行問題,共享帶來的便利和便宜,可以比獨自擁有車輛更具吸引力。
中國社會正大步快跑走入共享經濟時代。共享經濟不僅需要共享消費觀念,更需要道德、契約、法治上的共享觀念,這些都做好准備了嗎?隨著這個行業的開展與更多人參與,答案將會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