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避免外界乾擾,一位記者與後方連線時,用上了隔音措施。
在此後的一個多小時裡,人民網記者認真學習著《政府工作報告》,准備著稍後采訪代表時的問題。『務實、親民,令人振奮』『作為基層代表,我對報告中脫貧的內容印象深刻』『關於農業適度規模化發展、民生保障等話題,讓我越來越有信心了』……快11點的時候,大會開幕式結束,代表們陸續走出會場時如是說。

人民網記者視頻采訪參會代表,完成『一個人的兩會直播』。
直播是2017年人民網兩會報道形式創新的重要一環,記者一邊想著與代表互動的問題,一邊『照顧』著手機屏幕裡的攝像效果。當得知采訪內容對後方導播起到了救急效果,愉悅之情溢於言表,在『朋友圈』裡秀起了『一個人的兩會直播』。
作為上午最後一批離開大會堂的媒體團隊,大家這纔想起來『12點了,還沒吃飯呢』。『回報社嗎?』『不了,隨便吃一口,下午下團采訪了』『聯系了開放日視頻直播,還得抓緊時間測試設備呢』……
下午3點,江西代表團在人民大會堂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並同時舉行『媒體開放日』活動。提前一個小時,人民網直播組已經在測試設備、前後方對接了。會議過程中,針對脫貧攻堅、反腐倡廉、區域經濟發展等討論和記者提問亮點頻現。盡管會議准時結束,但報道工作還在進行。『別急,再校對一遍,不能出錯!』天黑了,直播組將工作地點轉移到了大會堂東門外廣場上。寒風裡,人民網記者不敢懈怠,已經凍得『大舌頭』了,還不忘調侃說:『電腦都凍沒電了,人腦還在轉,看來還是我們強。』

在江西團『媒體開放日』結束後,人民網記者在大會堂東門外完成了最後的圖文直播工作。
白天跑會、晚上寫稿,是兩會期間記者工作的真實寫照。白天采訪的內容如果沒在當晚稿件中體現,一天的工作則是零,稿件將失去時效性,熬成『熊貓眼』是常事。
23:27分,『@領導,稿件私信您了,請審核』『收到,有改動,可發』。十分鍾後,後方編輯群跳出了回復:『稿件已發,記者查收鏈接,還「熱乎」著呢』……
技術的創新讓記者有了更大空間發揮個人能力,而看似個人完成的報道,實則背後是後方編輯團隊強有力的支橕和保障。
23:57分,准備睡了,腦子裡還在想著人民網人大報道組剛剛發的次日分工安排。
3月5日,只是2017年全國兩會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