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讓檢察監督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貧困戶
2017-03-09 13:59:00 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精神扶貧』迫在眉睫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沈淀多少真情。作為基層代表,湖南省耒陽市龍塘鎮遠宏村村委會主任伍冬蘭代表走遍了家鄉的山山水水,帶來了對精准扶貧政策實施效果最切身的體會。

  『近幾年來,不少貧困群眾感受到了黨和國家扶貧政策帶來的實惠,嘗到了勤勞脫貧的甜頭,走上了脫貧奔小康之路,但也有一部分貧困群眾依然「等靠要」思想嚴重,缺少致富主動性,甚至把黨的扶貧好政策錯誤地當成了「養懶人」的政策,爭著當貧困戶、低保戶。』伍冬蘭認為,當下『精神脫貧』迫在眉睫,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不但要給錢給物,更要注重激發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只有外部『輸血』式扶貧與內部『造血』式脫貧相結合,通過自身『造血』鞏固『輸血』成果,纔能徹底拔除窮根、消除貧困。

  精准扶貧前提是『精准識別』

  『嚴肅查處假脫貧、「被脫貧」、數字脫貧,確保脫貧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提到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弄虛作假問題,湖南省安化縣梅山文化園董事長張青娥代表認為,精准扶貧首先要做到『精准識別』。

  『如何把扶貧資金和項目送到最需要的群眾手中,需要精准的研判。當下,基層反腐力度不斷加大,「人情扶貧」等現象少了。但不少縣鄉地域廣闊、人口稀少,調查摸底貧困人口工作非常困難,難免會出現由於一些基層乾部工作不到位而導致扶貧精准性不夠。』張青娥介紹,以安化為例,百萬人口,將近5000平方公裡,乾部數量極其有限。個別乾部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精准識別』,不乏一些基層乾部坐在辦公室閉門造車,直接把扶貧名單往上報。

  張青娥希望檢察機關繼續強化法律監督,加大對扶貧政策的宣傳,讓監督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貧困戶。

  精准監督涉農扶貧資金『最後一公裡』

  2016年2月,最高檢會同國務院扶貧辦部署開展為期五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強預防扶貧開發領域職務犯罪專項工作。據統計,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查辦虛報冒領、截留私分扶貧資金等職務犯罪1892件。

  湖南省慈利縣龍潭河鎮黨委書記向平華代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救命錢」。精准推進扶貧工作的同時,防腐反腐的腳步也要步步跟緊,確保惠民政策和扶貧資金不折不扣落實到貧困老百姓身上。』

  向平華建議檢察機關積極開展預防工作,加強對惠農扶貧一線乾部進行形式多樣的預防警示教育。加強信息化建設,繼續完善『惠農扶貧資金項目數據共享信息系統』,加強對涉農扶貧資金『最後一公裡』監督,提高精准懲防犯罪能力。

  (本報北京3月8日電)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2017全國兩會

【兩會動新聞】2017年全國兩會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