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廣東團基層代表熱議『精准扶貧』 產業扶貧政策應『對癥下藥』
2017-03-09 13:57:58 來源:金羊網  作者:羅仕 吳海飛 張璐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廣州黃埔區對口幫扶梅州市豐順縣4個鎮、20條村的2889個貧困戶,黃埔區先後下派了數批駐村乾部,幫助當地培育特色產業。圖為村民們正在收集生產加工好的蠟燭竹芯記者艾修煜攝(資料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短板。要深入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

  如何實施精准扶貧?怎樣纔能實現『精准』?廣東團多位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看法。

  全國人大代表、揭西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邱杏紅:

  謀生技能送到貧困人口『手』中

  『以前扶貧經常是送錢送物,扶貧效果不長久。我覺得實施精准扶貧就要將技能送上門。』全國人大代表、揭西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邱杏紅表示,要將農業技術和職業技能送到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手』中。

  作為一名基層技術人員,邱杏紅長年與農村、農民打交道,她發現,目前貧困地區農民的種植技術仍相對傳統落後,『這就需要大力推廣先進、科學的農業技術,農產品品質和質量上去了,種植效益就能上去,貧困家庭的收入就會增加。』

  她表示,貧困地區大多是山區,信息相對閉塞,與市場對接能力弱。『應聘請專業人員,加大對貧困地區的創業指導,通過「互聯網」的普及讓農民掌握最新的市場信息,掌握新的銷售渠道。』

  她還建議,政府應該將謀生技能也送到貧困人口『手』中,通過職業教育解決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如果貧困人口能有一技之長,能找到一份長期穩定的工作,貧困家庭就能脫貧。』同時,貧困地區也應多引進企業,特別是農業企業,『一方面解決當地的就業問題,同時也能解決農產品的銷售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連平縣上坪鎮三洞村山茶種植場農民謝舒雯:

  交通基礎設施需加大建設力度

  對於精准扶貧,作為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連平縣上坪鎮三洞村山茶種植場農民謝舒雯認為,目前的扶貧政策在解決重大疾病、孩子上學等方面已做得不錯。但仍有兩方面可以完善:一是產業扶貧要更加精准;二是對落後地區,交通等基礎設施需要繼續加大建設力度。

  『這幾年當地政府提供了一些家畜家禽讓貧困戶養殖,但一些人對養殖業並不感興趣,一段時間後就不管了,造成很大浪費不說,最終還是無法脫貧。』謝舒雯稱。

  她建議政府可以把貧困人口需求摸得更精准,『對癥下藥』,『比如現在珠三角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需要大量技工,就可以對一些不願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進行技能培訓,讓他們有一技之長後到這些發達地區打工;有些人喜歡開車,就對他們進行駕駛技能方面的培訓,學成之後可以去搞運輸。』

  謝舒雯還談到落後地區建設交通等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她所在的連平縣很多人願意養豬,豬是養大了,但本地消化不了,銷路成了問題,『因為交通不便運豬出去賣成為一個問題』。謝舒雯表示,連平縣2015年底通高速後情況有了很大改觀,『很多珠三角的客人願意過來游玩,僅去年一個桃花節,廣州、深圳等地區就來了10萬游客,賞連平桃花,品客家美食,帶動了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她建議,精准扶貧應繼續加大對落後地區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增城區石灘鎮下圍村黨支部副書記冼潤霞:

  鼓勵大學生回家鄉創業就業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增城區石灘鎮下圍村黨支部副書記冼潤霞表示,實現精准扶貧,要推動農村民主法治建設,建立一套穩固高效的管理班子。此外,還可以鼓勵大學生回村創業。

  『石灘鎮下圍村曾經村內管理混亂,發展落後。』她舉例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下圍村著力推動民主法治建設,凸顯基層黨委力量,配備一批精乾的年輕乾部,多年的歷史問題由此得到解決。如今下圍村已成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3年的310萬元躍昇至如今的3000萬元,整整增長了10倍,村民收入也跟著大幅上漲。

  『這是個不得了的進步。』冼潤霞說,究其原因,就是有一套好的法治模式和一套穩固的、符合農村實際的管理班子,而這套模式普遍適合於廣大貧困農村地區。『每個農村獲得的支持項目不一樣,但最終都需要一套班子來推動。如果有一套符合農村實際的穩固模式,扶貧項目就能得以數倍的力量來推動。』

  冼潤霞說,在此基礎上,她也希望國家出臺政策,鼓勵更多的大學生、年輕人回到農村創業就業。『農村的管理及建設都需要年輕人,這也是對精准扶貧的一種支持。創業與農村的發展結合起來,對於大學生來說,也多了一個寬廣的平臺。』她說。

  全國人大代表、中山紀念中學原校長賀優琳:

  提昇待遇留住貧困地區教師

  『精准扶貧得先找到貧困的根源。』全國人大代表、中山紀念中學原校長賀優琳表示,目前全國貧困人口中44.2%是因病致貧,建議國家層面高度重視這一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

  『沒有優秀的老師怎麼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作為一名從業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對於教育扶貧,賀優琳表示,目前貧苦地區師資力量普遍薄弱,當地條件留不住優秀教師,因此要特別重視貧困地區的師資培養,『有些地區教育扶貧采取優秀教師短時間頂崗,這不是長久之計,應通過財政傾斜、工資提昇來提高貧困地區的教師待遇,留住優秀老師。目前廣東的貧困山區就做得比較好,山區老師待遇比一般老師高,效果也很明顯。』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時代大背景下,他同時建議遠程教育中心要覆蓋到所有農村學校,通過現代化手段彌補貧困地區師資力量缺乏問題,『建設費用可以由國家和省裡承擔。應挑選最具愛心、最優秀的教師,無償地通過該中心為貧困地區的學生上課,使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免費的優質教育。』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貧困地區的學生要上大學,因家裡沒錢,為了享受免費的高等教育只能選擇讀師范,為此他感到非常痛苦。』賀優琳說,『我很擔心這個學生,他這種心態以後要是做了老師,怎麼能幸福得起來。建議國家在高等教育扶貧方面采取一些措施,讓貧困學生有更多的選擇。』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2017全國兩會

【兩會動新聞】2017年全國兩會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