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強創新、降成本、造環境——代表委員熱議振興實體經濟三大著力點
2017-03-08 16:04:57 來源:新華網  作者:孔祥鑫 程士華 姜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網北京3月8日新媒體專電 題:強創新、降成本、造環境——代表委員熱議振興實體經濟三大著力點

  『以工業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是發展的基礎、經濟的根。』『實體經濟的強盛與衰敗,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寒暑表」,對於大國而言更是如此。』『作為改革開放時代成長起來的企業家,我對未來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充滿期待。』……實體經濟的話題,在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中形成熱議,做大做強實體經濟也成為了他們的共同呼聲。

  強創新:把『中國制造』發展成為『中國創造』

  『經過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走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粗放式的發展路徑顯然已不可能再現爆發式的增長。那些依靠鋼鐵、煤炭等重化工產業的地區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還得承受去產能所帶來的陣痛。』全國政協委員、同濟大學教授鄭惠強說,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纔能改善實體經濟的經營現狀,扭轉『實體冷,虛擬熱』的局面。

  全國政協委員潘剛說,目前,創新意識不強、投入不足、人纔缺乏、標准滯後、知識產權保護不力、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嚴重制約我國實體經濟的創新發展。

  『把「中國制造」發展成為「中國創造」,是中國制造業面臨的巨大挑戰,也是振興中國制造業的必由之路。』全國政協委員湯亮建議,制造業的科技創新,關鍵在人纔,有成果就要重獎。

  『制造業的制勝法寶,唯有「創新」不敗。』湯亮說,必須嚴格貫徹優勝劣汰的原則,決不能讓落後的產品逆向淘汰先進的東西。如果真正樹立起市場『唯優是選』的觀念,何愁制造業沒有向上發展的勃勃生機?

  降成本:讓企業輕裝上陣

  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在實體經濟領域,降低成本成為企業家們的迫切心願。

  全國人大代表夏玉潔說,做企業最關注的是成本,這關乎產品的競爭力,甚至是企業的生存。無論是創新、節能減排還是各類改造提昇,要把成本體現出來,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目前,收費名目較多、亂收費等問題依然突出,給企業加重負擔。』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審計局副局長丁時勇說,應堅決取消不合理收費,建立規范的收費目錄清單,給企業一本『明白賬』,並充分發揮審計、督查、主管部門的監督作用,及時督促整改涉企收費中存在的問題。

  潘剛說,希望持續大力開展降成本行動,進一步對實體經濟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企業實施結構性減稅,著力規范清理壟斷性中介收費,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進水、電、天然氣等價格改革,降低企業生產要素成本。

  造環境:增強信心,維護市場公平

  『大力振興實體經濟,需要進一步提振實體經濟發展信心,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大力提昇質量品牌;同時,深化「放管服」改革,真正讓實體經濟輕裝上陣。』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經信委主任牛弩韜說。

  全國政協委員周成建說,消費昇級的國家戰略,要做到產品昇級、模式昇級、產業昇級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必須建立一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核心就是兩件事:一是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稅收政策和監管方式,二是將品牌的知識產權保護落到實處。

  『中國經濟要想實現消費昇級和產業昇級,需要更加繁榮的「品牌經濟」,培育更多具有鮮明價值與特色的民族品牌,因此就必須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周成建說,過去線下實體環境中,對於品牌知識產權的保護相對嚴謹;電子商務由於缺乏有效監督,品牌侵權現象較為突出。『我們不能總是依靠訴訟來維護市場的公平公正,更應該加快高新技術資源的有效配置,做好社會誠信一體化建設,從源頭上解決這個問題。』

  點擊查看專題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2017全國兩會

【兩會動新聞】2017年全國兩會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