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焦點要聞滾動**
搜 索
『開放』為何成為習近平兩會時間高頻詞?
2017-03-07 08:48:04 來源:新華視點微信公號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2

  『開放也是改革,要寓改革於開放之中』

  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實踐已經證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開放是國家發展繁榮的必由之路。這幾年的兩會上,不光在上海代表團,習近平參加其他代表團審議時也多次強調開放的重要性。

  2014年3月,習近平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說,黨的十八大後,我首次到地方考察調研就選擇廣東,就是要在改革開放得風氣之先的地方,回顧30多年歷程,進一步宣示把改革開放繼續向前推進的決心。

  習近平對大家說,30多年來,廣東在改革開放中很好發揮了窗口作用、試驗作用、排頭兵作用。要抓住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帶來的機遇,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

  開放不僅是東部沿海省區市的事情,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加快發展也需要開放。

  廣西有約1600公裡大陸海岸線,是我國唯一同東盟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份。2015年3月,習近平在廣西代表團指出,開放也是改革,要寓改革於開放之中。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關鍵是要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

  黑龍江位於祖國東北邊陲,是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2016年3月,習近平在參加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談到『積極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兩個多月後,習近平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時提出,希望黑龍江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積極擴大對外開放。

  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成為中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

  3

  『我們的事業是向世界開放學習的事業』

  開放,不僅是一項項具體政策,也是一種胸懷、一種姿態。在習近平的治國方略中,開放的理念和精神貫穿始終。

  時間回到2012年12月,剛就任總書記不久的習近平首場外事活動便是同外國專家座談。他告訴與會外國專家:我們的事業是向世界開放學習的事業。關起門來搞建設不可能成功。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動搖,不封閉、不僵化,打開大門搞建設、辦事業。

  此後,從國內到國外,習近平多次生動形象地闡釋開放的道理。

  2014年3月,習近平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演講時展現大國胸懷——

  『大國要像居於江河下游那樣,擁有容納天下百川的胸懷。中國願意以開放包容心態加強同外界對話和溝通,虛心傾聽世界的聲音。』

  2015年11月,在馬尼拉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明確宣示中國的外資政策——

  『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

  2016年9月,在杭州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上,習近平描繪開放的『百花園』——

  『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范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後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

  2017年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達沃斯國際會議中心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2017年1月,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習近平以世界經濟的大海作喻——

  『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回避不了的。想人為切斷各國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產業流、人員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堅持開放發展的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擁抱世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習近平的兩會聲音,再次向世界發出了清晰的訊號。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2017全國兩會

【兩會動新聞】2017年全國兩會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