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開放思維拓空間
今年初,一輛中國生產的電氣化旅客列車從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首次駛向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這使得非洲第一條電氣化跨國鐵路在運營上又向前邁進一步。
開出後不久,埃塞俄比亞總理海爾馬裡亞姆·德薩萊尼說:『這真是個歷史性時刻,是我們兩個國家和人民的驕傲。這條線路將改變我們兩國的社會和經濟面貌。』
在日本《選擇》月刊看來,『非洲經濟奇跡般成長與中國息息相關』。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為東非各國帶來了迫切需要的基礎設施投資和技術,與此同時,隨著這些國家經濟提速,其國內需求的提昇也將為中國帶來更多機遇。
當今,世界各國之間利益交織、合作粘性前所未有,中國在與世界的交往中一直秉持開放思維,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自貿區改革試點推出與鋪開,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一帶一路』倡議開花結果,打開發展新版圖;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成立,助力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塑造全球化時代的『世界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孕育生成了一個更高水平的開放格局。
即便在逆全球化、保護主義、民粹主義等逆流不斷出現的當下,中國政府的開放立場也從未動搖。
『經濟全球化確實帶來了新問題,但我們不能就此把經濟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習近平主席今年1月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開幕式時明確闡述了中國對待全球化的立場。
各國經濟,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秉持開放思維,謀求共同發展,世界經濟方能春色滿園。政府贏得民眾信任依靠的是好政策、好舉措,中國宏觀經濟治理思路正在給全球注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