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 題: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怎麼抓?
『堅定不移處置「僵屍企業」!』日前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傳遞出重要信號。會議強調,深入推進去產能,要抓住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對於如何處置『僵屍企業』,積極推動落實去產能任務,將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焦點1:處置『僵屍企業』任務有多重?
近期,多地公布去年處置『僵屍企業』成績單。據統計,廣東國有關停類『僵屍企業』實現市場出清2394戶,浙江處置555家『僵屍企業』,山東125家省管『僵屍企業』實現退出,北京市屬國有企業共退出『僵屍企業』55戶。
不少地方明確了2017年處置『僵屍企業』任務清單。據不完全統計,在今年各省份政府工作報告中,至少有吉林、河北、山東、浙江、廣東等14個地方明確提出處置『僵屍企業』。
其中,一些地方還列出了處置『僵屍企業』的具體數量目標:浙江完成處置300家『僵屍企業』;北京支持分類處置50戶以上『僵屍企業』;山東計劃完成處置第二批『僵屍企業』124戶;湖南今年要完成省級層面『僵屍企業』清理任務的50%。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聶輝華說,今年處置『僵屍企業』任務較重,整體難度不容低估。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指出,目前,國內鋼鐵行業扭虧、煤炭行業盈利,要防止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產生松懈情緒。各部門要加強督查,確保任務完成。
焦點2:如何界定『僵屍企業』?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所謂『僵屍企業』,是指已停產、半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主要靠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維持經營的企業。李錦認為,處置『僵屍企業』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在推進過程中,科學甄別、准確分類非常關鍵。
記者調查發現,各地普遍強調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具體標准。比如,山東按照連續三年虧損且扭虧無望、已經停產停業或半停產、資不抵債喪失造血功能的標准界定『僵屍企業』。
有的更加細化。比如湖北規定符合以下兩條以上的即是『僵屍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造成停產半年以上或半停產1年以上;資產負債率高且連續虧損3年及以上;主要靠政府補貼或銀行續貸等方式維持生產經營;長期欠薪、欠稅、欠息、欠費。
有的提出分類政策。比如廣東、河北等地,把國有『僵屍企業』分為關停企業和特困企業兩種類型,並分別列出具體參考標准。
多位專家認為,在環境復雜多變情況下,每家企業情況不一,在具體工作中要綜合研判,動態科學把握。記者采訪發現,為更准確掌握『僵屍企業』情況,一些地方已在探索建立動態監測新機制,廣西提出建立『僵屍企業』數據庫,廣東將對『僵屍企業』進行逐年滾動排查,實施動態管理。
據了解,各地普遍強調分類處置『僵屍企業』,重組整合一批、提昇一批、淘汰一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