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
2016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97個年度重點改革任務均已完成,各方面共出臺419個改革方案,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已經基本確立。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長期以來我們孜孜以求的結構性調整正在發生:第三產業橕起GDP半壁江山,成為穩就業的重要因素;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6%,實現了新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手機訂餐、網上約車、共享單車……『互聯網+』讓很多過去不敢想、想不到的事情變得觸手可及,打開了夢想空間,激蕩著前所未有的增長活力。
中國宏觀經濟的積極變化也給世界帶來新機遇——據統計,在去年全球直接投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中國吸引外資近1260億美元,同比增長4.1%。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年均在30%以上。2016年,在世界經濟疲弱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長6.7%,位居世界首位,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針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生態創傷,中國主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破解轉型難題,在全球氣候治理中彰顯中國擔當。
2016年11月4日,一個讓多年參與氣候談判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難以忘卻的日子。
這一天,牽動世界神經的《巴黎協定》終於生效,成為全球氣候治理史上的裡程碑。回顧協定達成、簽署、生效、落實,每一步都伴隨著焦灼與艱難。解振華說:『在推動《巴黎協定》生效的過程中,中國不只在說,更在做。』
2016年,中國預計鋼鐵、煤炭去產能分別超過6500萬噸、2.9億噸,這是對全球氣候治理作出的重要貢獻。從森林蓄積量看,2015年中國增加到151.37億立方米,提前實現了2020年目標。通過建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十二五』以來中國政府累計投入了5.8億元人民幣,為小島國、最不發達國家、非洲國家及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實物和設備的援助……
『中國將繼續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百分之百承擔自己的義務。』今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日內瓦向全世界鄭重承諾。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主席對『生命共同體』的倡導,在治國理政新實踐中不斷豐富的中國智慧,正推動國際社會攜手同行。
寄予人類命運深情關懷的中國理念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
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
『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中國智慧,『以義為利、捨我其誰』的中國擔當,正在為世界造就新機遇。中國領導人在改革開放新階段形成的新發展理念,已成為世界開拓改革路徑、破解發展難題、尋求和平穩定的精神財富,並正在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四梁八柱』。
——發展需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中國成功的經驗,也必將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重要啟示。
放眼全球,仍有7億多人口生活在極端貧困之中,這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一些國家社會動蕩的重要原因。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擁有的財富量超過其餘99%人口財富的總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發展空間不平衡亟待改變。
改革開放30餘年,將近7億中國人擺脫貧困,減貧成就舉世矚目。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5年估算,中國對全球減貧事業的貢獻率達到了76%。今天,中國正在新一輪減貧攻堅戰的進展中收獲溫暖與信心——中國向全世界作出了承諾,確保到2020年完成貧困人口一個不落下的目標任務。
開放、共享的理念體現在務實行動之中。
這些數字在世界名列前茅:1950年至2016年,中國在自身長期處於發展中水平的情況下,累計對外提供援款4000多億元人民幣,實施各類援外項目5000多個,舉辦11000多期培訓班,為發展中國家在華培訓各類人員26萬多名。
在全國政協委員、長江大學副校長鄭軍看來,樹立和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適應當代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政治經濟學的重要內容,不僅有力指導了我國經濟發展實踐,而且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范式和思路。
——改革需要建立更加公平的全球治理規則,以更廣闊的歷史視野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長效制度保障。
『理念引領行動,方向決定出路。縱觀近代以來的歷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
『我們要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國獨霸」或「幾方共治」。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
新年伊始,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講中系統地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演講過程中響起了30多次熱烈掌聲,引發各國共鳴。
致力於建立更加公平的全球治理規則,G20杭州峰會制定了《二十國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這是全球首個多邊投資規則框架,填補了國際投資領域的空白,對促進二十國集團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變具有裡程碑意義。
『多邊投資規則的制定不會一蹴而就,但開啟這個進程本身,就具有重要意義,可能為投資領域建立一個WTO式的多邊機制奠定基礎。美國曾經在20世紀90年代推動這一目標的實現,但最終沒有成功。這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規則制定的重大收獲。』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巍說。
——政通人和是改革發展的基礎保障,和平穩定、公正平等的國際環境方能讓人類命運的航船長風破浪。
和羹之美,在於合異;上下之益,在能相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