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這一年,有太多的成就值得書寫。
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的神舟十一號剛剛完成第六次載人航天使命。有意思的是,有心的網友從電視轉播的畫面中,捕捉到一組獎杯,那是表彰『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的功臣的。

11月3日20時43分,我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昇空。記者馮凱旋攝
中國最新研制的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昇空。這個外號叫做『胖五』的家伙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航天正式邁進大火箭時代。
10月27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證實,首艘國產航母正在開展設備安裝和?裝等建造工作。目前已完成設計工作,主船體已在船塢內合攏成型,這是國防部首次大尺度公開首艘自制航母較具體的組裝進度,以往都是以『按計劃進行』等詞匯一語帶過。

2016年8月16日0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昇空。陶士亞攝影
再往前推一點,8月16日,中國成功發射以『墨子號』命名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用《華爾街日報》的話來說,『將驅使中國站到科學界一個最具挑戰性領域的前沿。而這也將讓中國在當前這個網絡間諜時代,在防黑客通訊技術方面獲得一項遙遙領先於其全球競爭對手的優勢』。
就不用說,珠海航展上的中國空軍的驚艷亮相,也不用說中國海軍新型艦只『下餃子』一樣地次第列裝了。新加坡《聯合早報》的下面這段評論也許有些誇張,『其實在很多軍事細節上,中國武器已經超過了美國同行,如戰時衛星快速組網和補網能力、反艦彈道導彈、超音速反艦導彈、遠程火箭炮』等等——不過,中國高端領域的突飛猛進卻是人所共知的。
有外媒評論說,到2025年前後,隨著運-20大型運輸機、殲-20戰機、國產航母、095級攻擊核潛艇、055級萬噸驅逐艦、東風-41洲際導彈以及高超音速飛行器等和美軍最尖端裝備並駕齊驅的中國武器陸續形成戰斗力,亞太政治格局注定會發生近乎顛覆性的變化。
面對中國高技術領域的這一系列突破,有網友調侃:『感謝你把我們逼成了今天的這個樣子。』這個被感謝的『你』是誰,你懂的。
四
樹欲靜,而風不止。如果回顧一下近一年來美軍的以下動作和事件,我們的情緒顯然是難以平靜的——
2015年10月27日,美軍『拉森』號導彈驅逐艦闖入中國南沙渚碧礁12海裡;
2015年11月5日,美國防長卡特登上航母『巡視』南海;
2016年1月30日,美國海軍『威爾伯』號導彈驅逐艦闖入中國西沙中建島12海裡內;
2016年10月21日,就在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來華訪問的時候,美國『迪凱特』號驅逐艦擅自進入中國西沙海域……
無一例外,美軍的這些行動都打著反制中國『南海軍事化』和維護所謂航行自由的旗號。海洋雖廣,航道雖寬,但美國卻總是對南海情有獨鍾;雖然美國離南海萬裡之遙,卻總是不辭辛苦跑到中國家門口『自由航行』——上演一幕幕『穿過大半個世界去看你』的劇情。

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上校答記者問。李愛明攝
熙熙攘攘,皆為『霸』往。美國頻繁到中國大門口秀肌肉,並不是南海航道妨礙了美國的航行自由,更不是因為所謂的『南海軍事化』,而是服務於美國的重返亞太的霸權戰略。一方面,不斷增兵力添兵器,加強在亞太的軍事存在,另一方面,策動周邊國家,形成對中國事實上的圍堵——美國與越南和印度簽署了新的防衛協議,還以所謂的南海仲裁案、在韓國部署薩德等,對中國施加軍事壓力。
面對美國的一次次挑釁,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亮明了中國的態度,即:不管美國船艦在南中國海上巡航多頻繁,也不會改變這些島嶼是中國領土的事實,不會改變中國發展的速度,更不會動搖中國人民解放軍『保衛中國主權和安全的決心』!
與此同時,近幾年,中國在南海補欠帳的速度加快,各種民用設施和基礎軍事設施得到完善,維護南海權益有了更加強大的實力支橕。
還是網友有創意:『就喜歡你看不慣我,而又乾不掉我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