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騰衝8月25電(見習記者曹偉 記者 劉洪俠)在猴橋村,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場『火塘會』解決不了的。一場不行,就來兩場。
8月25日,記者跟隨『法治光輝照邊疆——2024年全國網絡普法行·雲南站』采訪團,走進雲南省保山市騰衝市猴橋鎮猴橋村的國門新村。國門新村位於騰衝猴橋口岸旁,距離邊境約3公裡。記者在猴橋村的一戶居民家中,看到幾個村民圍坐在熱氣騰騰的火塘旁議事。
2019年以來,該村堅持因地制宜,通過創新開展『火塘會』的方式,有效解決群眾家庭矛盾、鄰裡糾紛問題。這一項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本土化的探索與創新,以『小切口』疏通了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的一系列難點、堵點、痛點,碰撞出邊境鄉村治理的好聲音。
『在猴橋村,火塘會每天都在上演,已經成為乾部群眾的「連心橋」,為村民們帶來溫暖和希望。』猴橋村『法律明白人』餘紹貴說。
『在火塘邊或院子裡,把村民聚攏在一起,人多少不限,根據情況定。幾條板凳、幾杯熱茶,面對面聊聊天、說說話。乾部和群眾同坐一條板凳上,家長裡短、鄰裡糾紛、村裡的大小事務、政策法規、文明新風,都是聊的內容。』猴橋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蔡文輝說,『乾群的距離近了,心就近了,話也就真了。』
記者了解到,特別在過年的時候,寨子人最齊,也是召開火塘會的最好時候。從大年初一到初六,猴橋村的村組乾部們就利用自己精通少數民族語言、掌握少數民族習慣的優勢,走東家進西家,和大家一起圍坐在火塘邊,用?漢『雙語』進行形勢政策、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宣傳。
火車跑得快,全靠頭來帶。近年來,猴橋村堅持以『火塘會』為抓手,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組織黨群共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騰衝的創新發展和生動實踐,也是打造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的有效途徑。
小小『火塘會』,傳遞出了邊境地區新時代基層治理的創新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