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8月23日電(郭軍 劉零芝) 據廣東海事部門最新通報,深中通道開通近兩月,經深中大橋進出的船舶流量已破兩萬艘次,粵港澳大灣區各地間海上經濟互動往來頻繁,聯系密切。
在深中通道『翠亨東』出入口附近,新中山客運口岸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未來將開通中山至澳門機場等3條新航線。該客運口岸建成後,從中山到澳門機場碼頭僅需40分鍾。
深中通道的開通,進一步促進了粵港澳大灣區航運要素的聚集。以前港澳籍船舶要在大灣區其他城市維修,需要辦理多項手續,還要進行拖帶作業,面臨諸多不便。
『我們通過實行進出口岸便利通關機制,讓港澳籍船舶可直航到中山維修。港澳籍船舶只需持有有效船舶適航證明材料,滿足最低安全配員要求,就可以直航入境中山維修,該措施可為每艘次船舶節省費用超10萬元人民幣,也帶動中山船舶維修業務增長了三成左右。』中山港口海事處副處長王維說。
在中山致洋船廠,8艘港澳籍船舶目前正在廠房和船塢內維修。『現在從澳門直航過來修船非常劃算,給我們降低了不少修船成本。』正在中山修船的澳門船東鍾兆林表示。
此外,針對港澳籍船舶駕駛員不熟悉內地航道、水文及氣象的航行安全問題,廣東海事部門還為駕駛員提供了參考航路指引服務,不僅提高了船舶運行效率,還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地理空間聯系日漸緊密,除深中通道外,黃茅海跨海通道、獅子洋通道等基礎設施也在加緊建設中。粵港澳大灣區的海事政務服務標准化、區域聯動一體化水平也在同步提昇。
在珠江口特別監管區,海事部門實現了船舶航行計劃預報、船舶動態報告、重點船舶進出港監控、船舶進出港防臺、搜救應急和礙斷航交通組織等六個方面的一體化,『全鏈條』覆蓋水上交通組織全過程。
『一次報告,全程通行』的服務,進一步提昇了珠江口航道和碼頭的使用率、船舶周轉率。『只需要在平臺上通報一次,就可以全程通行整個珠江口水域,大大縮短船舶等候的時間。』中山海事局指揮中心主任楊照宏介紹說。
據悉,目前,粵港澳三地海事部門加強了協同合作,探索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特點、航運行業特征相適應的海事管理模式。廣東海事部門與香港船舶交通管理中心的數據實現共享,相互填補海事服務盲區;積極開發建設『智慧海事系統(澳門版)』,推動船舶信息化監管數據聯通;在船舶安全檢查方面實現了三地海事部門船舶信息共享、檢查信息互通、執法結果互認。
接下來,粵港澳三地海事管理機構還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非公約船舶安全檢查協同機制落地實施,實現粵港澳高速客船技術標准協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