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能源轉型風起『綠』湧 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2024-08-17 16:45:18 來源:人民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綠色工廠、海上風電、新型儲能……近年來,我國能源發展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產業轉型『綠色』可期。

  日前印發的《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下稱《意見》)首次系統部署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圍繞五大領域、三大環節,部署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加強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意見》提出系列目標,到2030年,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達到15萬億元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5%左右;營運交通工具單位換算周轉量碳排放強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大宗固體廢棄物年利用量達到45億噸左右等。

  能源逐『綠』而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留清潔底色。

  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深入,各地正不斷探索發展綠色產業,新興產業風起『綠』湧。在寧波某鋼鐵廠,9.97兆瓦屋頂光伏發電項目,每年節約標准煤3000餘噸,減排二氧化碳7000餘噸。通過實施上昇管餘熱回收等技術改造、應用綠色電力、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等措施,該企業2022年實現單位產品能耗率優於行業能效標杆水平;上海寶鋼大力推進極致能效、清潔能源、低碳冶金、智慧制造工作,打造『綠色無廢城市鋼廠』,通過生產更高強度、更高耐蝕、更高功效的鋼鐵產品,助力下游使用端實現減量化、長壽化和高效化,預計到2025年具備減碳30%工藝技術能力,到2050年力爭實現碳中和。

  『低碳綠色產業有望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業內專家介紹,中國已成為全球風電、光伏和動力電池的重要生產國,也是技術的領先國。通過推動新興的綠色技術、數字技術開發,可以助力我國經濟穩健增長。

  從『綠色制造』到『制造綠色』,在新質生產力的探索中,科技創新發揮著主導作用。在江蘇南京,智能電網產業集群『乘風而上』,已全面覆蓋『發、輸、變、配、用、調度、通信、綜合能源服務、電力網絡安全』九大關鍵產業鏈環節,從『國內領跑』奔向『全球領跑』;在四川德陽,當地全力構建『源網荷儲』全產業體系,研制飛輪儲能、壓縮二氧化碳儲能、地熱發電等新能源裝備,在新能源裝備領域加強『卡脖子』關鍵技術攻堅;在湖南,煤電機組『三改聯動』取得良好成效,部分電廠實施了熱電聯產改造,利用地理優勢向鄰近工業園區穩定供熱供汽,有效滿足周邊用戶的供熱需求,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讓傳統產業發『綠』芽。

  綠色賽道上,一批潛力園區正培育綠色低碳經濟動能,激發出集聚的化學效應,低碳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企業集聚園區『綠意濃濃』。

  當前,中國綠色制造步伐加快,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持續推進。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發言人表示,全面綠色轉型,就是要把綠色轉型的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方位、全領域、全地域推進綠色轉型,這有利於進一步塑造我國的發展新優勢,打造更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能源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陳詩一表示,當前,我國正推動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以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精准降碳。

  陳詩一認為,未來,在勤修內功、啃『硬骨頭』、對高耗能行業落後產能進行改造提昇的同時,也要積極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推進能源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提昇能源市場的要素使用效率,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增添亮色。(王其馨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江科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