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8月9日訊(記者趙曉雯) 當前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賽程已接近尾聲,截至目前,中國隊已奪得29金25銀19銅共73枚獎牌,取得了優異的參賽成績,生動展示了中華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
現代體育比賽不僅是各國運動員速度與力量的競技場,也是展示國家形象,尖端科技與體育融合的舞臺。在巴黎奧運會賽場內外,由中國設計和制造的先進體育裝備同樣在這場盛會中頻頻綻放光彩。這些器材不僅符合國際賽事標准,更在智能化、個性化方面取得了顯著突破,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智」造』的強大實力。
中國『智』造助力巴黎奧運會奧運邁入數字時代
重大國際賽事向來對產品質量有極高的要求,大到比賽器械,小到奧運周邊,巴黎奧運會上隨處可見的中國產品,不僅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體育產業的崛起與發展壯大,更讓全球消費者感受到了『中國制造』蘊含的文化魅力與創新實力。
在乒乓球比賽現場,廣州雙魚體育用品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本屆奧運會的乒乓球供應商,在國際乒乓球聯合會標准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把奧運會比賽用球的公差一縮再縮,實現了彈性公差不超過4毫米,重量公差0.015克,硬度公差0.03毫米。
『我們不僅對產線進行了改造,還專門制定了一套檢測標准,設置了15道自動檢測工序,最終從100個球當中挑出3到5個供奧運會使用,努力讓奧運健兒用上擊球落點更精准、移動線路更穩定的比賽用球。』該公司技術工程師杜蔭環說。
在足球比賽現場,為提高視頻助理裁判的判罰精准度和速度,由江蘇淮安的頂?運動用品公司生產的足球內膽裝有芯片,每秒可以記錄至多達500次觸球,通過傳感器的實時感應,可以配合肢體追蹤技術輔助判斷運動員是否有手球、越位等,有效提昇了判斷的准確性和透明度。據該公司總經理周宏達介紹,芯片還可以快速分析場上球員的狀態,比如采集球員的體能狀態等。
此外,在本屆奧運會中,由中國雲廠商阿裡雲支橕的奧運轉播雲用量首次超越傳統衛星轉播,成為奧運的主要轉播方式。從賽事的實時數據采集、分析到超高清畫面的全球同步傳輸,中國AI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動奧運轉播進入新時代。
尤其是在比賽直播中的回放環節,由阿裡雲AI增強的全新轉播技術再次驚艷全場。在巴黎奧運會自由式小輪車女子公園賽決賽中,中國選手鄧雅文為中國代表團奪得第8金。在回放中,當鄧雅文在空中完成高難度動作時,鏡頭以她為中心開始環繞,呈現出猶如科幻電影中『子彈時間』一樣的靜止畫面,極大增強了賽事的觀賞性和沈浸感。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托馬斯·巴赫表示,中國企業通過前沿技術幫助全球的轉播機構傳遞2024巴黎奧運會的神奇魅力,用更豐富和可持續的方式,傳遞到更多的地方、傳遞給更多的人,『阿裡雲正在將奧運會帶入數字時代』。
中國體育用品出口『爆單』有企業訂單排到今年年底
今年以來,隨著巴黎奧運會、多個職業聯賽等大型比賽及民間體育賽事持續火爆,中國制造的體育裝備頻頻亮相國際賽事,中國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進一步提昇了國際影響力。周宏達介紹,今年以來,企業出口歐洲杯、奧運會等賽事用球以及訓練用球超過400萬個,目前出口訂單已經排到了今年年底。
巴黎奧運會吉祥物『弗裡熱』自發布以來圈粉無數,其周邊商品銷售熱度持續走高。巴黎奧組委曾預計,『弗裡熱』毛絨玩具將售出200萬件。然而對於『弗裡熱』的制造問題,法國政府發言人奧利維耶表示:『我們非常願意讓法國工廠承接這項制造工作,但我們找不到在幾個月內擁有生產200萬個娃娃的原材料和紡織廠。』
巴黎奧組委公開數據顯示,本屆奧運80%的『弗裡熱』由中國制造,剩餘兩成訂單由法國兩家玩具制造商獲得,但原材料和零部件也都來自中國。此外,中國企業還制造了100萬個印有『PARIS2024』字樣的指定款官方奧運硅膠手環。
國內一家體育類自媒體表示,他們在法國走訪了多家『弗裡熱』零售點,發現在售的『弗裡熱』大部分都來自中國。一家『弗裡熱』零售點的女店員解釋稱,她也曾上架過法國生產的吉祥物,『但摸起來並沒有比中國生產的更柔軟,誰不願意買更便宜的呢?』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岩表示,在體育市場,『中國制造』正穩步邁向『中國「智」造』,高科技賦能和強大的產業鏈、供應鏈助力,使中國體育裝備企業的『內功』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持續提昇。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3年,中國體育用品及設備出口年均增速約6.6%,中國運動鞋服、運動眼鏡、戶外用品等在全球影響力不斷提昇。
『反季滑雪』成暑期旅行新趨勢北京冬奧會長尾效應持續釋放
奧運會既是體育競技的舞臺,也是各國文化交流的橋梁。從2008年夏季奧運會到2022年冬季奧運會,再到目前還在進行中的巴黎奧運會,中國不斷為新世紀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2008年,北京奧運會驚艷全球,北京奧運會關於『科技奧運、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既與奧林匹克運動『和平、友誼、進步』的宗旨一脈相承,也回應了時代發展的呼聲;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則是新冠疫情暴發後首個如期舉行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不僅延續了2008年夏奧會中國在經濟、人文遺產以及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發展理念,也成為了在特殊時期展示城市綜合治理能力、分享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驗的機會。
北京冬奧會還是《奧林匹克2020議程》頒布後首屆從籌辦之初就全面規劃管理奧運遺產的奧運會,破解了奧運遺產傳承難題。『北京創造了歷史,它是第一個「雙奧之城」,這本身就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遺產的再利用。』國際奧委會品牌和可持續發展總監瑪麗·薩魯瓦表示,北京『雙奧場館』的利用模式,匯集了往屆奧運會在可持續方面的優點,為之後的夏季、冬季奧運會提供了借鑒,也為場館長期運行提供了方案。
國際奧委會奧運會部執行主任克裡斯托弗·杜比則表示,中國賽後合理規劃利用冬奧遺產,將推動冰雪運動的可持續發展。目前來看,確實如此,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推動了我國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開啟了中國冰雪運動新時代,擁有著得天獨厚冰雪資源的東北地區迎來冰雪經濟發展的『黃金期』,冰天雪地成為群眾致富、鄉村振興的『金山銀山』。
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日前發布的《大眾冰雪消費市場研究報告(2023-2024冰雪季)》顯示,2023-2024冰雪季,我國大眾冰雪消費市場持續昇溫,各類冰雪運動消費佔比超1500億元。
北京冬奧會長尾效應目前仍在繼續。今年暑期,面對連續高溫天氣,『反季滑雪』成暑期旅行新趨勢,攜程數據統計顯示,2024年7月份,滑雪相關產品搜索量同比增長89%,相關景區門票訂單量環比增長41%。冰雪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