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走進實驗室看新質生產力·人工骨與磁感應器 材料實驗室的科創二重奏
2024-08-06 07:19:07 來源:央視網  作者:

  央視網消息:材料科學是現代工業的基石,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工業技術的發展,對材料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系列報道《走進實驗室看新質生產力》,總臺記者走進廣東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探訪人工骨和磁傳感器的前沿科技研發,見證科技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實際應用。

  這裡是松山湖的材料實驗室,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之一,眾多的科研團隊在這裡將一項項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這裡到底有什麼『黑科技』。

  人工骨材料,是一類骨填充材料,一般由粉狀物和液體混合而成,數分鍾後即可凝固,起到填充加固作用,因此外界通常稱之為『骨水泥』。

  在這個不到10厘米的這個白色小瓶裡面裝置著粉末,就是由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人工骨團隊研究的可吸收的人工骨材料。剛剛記者已經親身體驗了這項『黑科技』,其實很難想象在這塊仿真的骨骼上,短短15分鍾經過簡單地注射跟抹平之後,填充的部分已經完全硬化了,可以為受傷的骨頭提供支橕。隨著傷口的愈合,這塊填充的地方也會被逐漸吸收。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外臨床使用的大部分人工骨材料是沒有生物活性和骨誘導性的特點,不能夠促進人的骨頭恢復,這種材料本身也不能夠降解,其高分子材料會一直存在人的身體裡。而由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人工骨材料團隊自主研發的『骨水泥』進入人體之後,能夠逐步被人體吸收,同時還能夠促進骨頭的生長。除此之外,該材料相比於國外進口的高分子人工骨材料,成本會比進口產品下降50%以上。

  接下來帶大家去領略的另一項高科技跟這臺全地形車有關,它就是由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磁性材料和磁感應團隊研發出來的新型磁感應器,將會被廣泛應用於智能汽車和智能制造。

  在記者手裡是一塊實驗室用的實驗磁鐵,可以看到這裡是科研團隊研究出來三個版本不同的磁感應器。第一個版本的磁感應器這個磁鐵需要靠得非常近纔能感受到磁信號,第二個版本的磁感應器它的距離已經會變長,第三個版本研究出來的磁感應器,它的體積最小,但是它的感應力是最強,甚至不用把磁鐵放進盒子,放在這裡它就會感應到。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非晶智芯團隊工作人員張波:我們結合了低功耗的通信技術,集成傳感器感知的材料和器件形成智能傳感器芯片。之後我們要對它實行更寬泛的下一代應用,包括人工智能、自動駕駛。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