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習言道|習近平為何說要種苗圃,而不做盆景?
2024-07-16 19:19: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

  中新網7月16日電『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則事半功倍,不得法則事倍功半甚至產生負作用。』5月23日,泉城濟南,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和專家座談會上再談改革之道。

  早在2012年12月,習近平就鮮明指出:『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對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改什麼、不改什麼,改哪裡、如何改,做『改革的清醒者』至為關鍵。

  破與立,是事物變革創新的一對辯證關系。

  『該立的要積極主動立起來,該破的要在立的基礎上堅決破』。關於破與立,習近平點明要旨。

  發展新質生產力,『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綠色轉型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後破,而不能夠未立先破。』

  ……

  『破立並舉、先立後破』,兼顧的是當前與長遠,為的是避免『未立先破』或『只破不立』。

  『不能把手裡吃飯的家伙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家伙還沒拿到手,這不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綱舉目張,點面結合。

  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之初,習近平的期許就是做到可復制可推廣,而不是政策窪地,要種苗圃而不是做盆景。

  首張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率先實施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首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10餘年來,上海自貿區立足實踐探索,有力服務了全國改革開放大局。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強調,『要更加注重系統集成』『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未來的中國改革,需要在點與面有機結合中,放大改革綜合效應。

  改革既要繪制好藍圖,更要抓好施工落實。

  2004年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誦讀了自撰的四副春聯。

  其中,第三副春聯的上聯是『狠抓工作落實動真格』,下聯是『加快浙江發展務實效』。講的就是落實。

  在一次中央深改組會議上,習近平沒有審議具體改革方案,而是專門聽取了10項改革落實情況的匯報,並在會上一連說了3個『抓』:『盯著抓、反復抓,直到抓出成效』。

  今年5月23日,習近平在企業和專家座談會上再次強調,『要以釘釘子精神抓改革落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到戶籍制度改革打破城鄉二元體制;從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到全國22個自貿試驗區先後成立;從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到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一茬接著一茬乾』,藍圖正變為『施工圖』『實景圖』。

  事必有法,然後可成。

  破與立、點與面、謀與乾,乾一件是一件,乾一件成一件,這既是中國改革的認識論,也是方法論。

責任編輯:江科

【專題】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