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國家氣候中心:7月我國中東部降水呈『北多南少』分布
2024-07-04 12:30:59 來源:中新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新網7月4日電中國氣象局4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6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征、7月氣候趨勢預測及氣象服務提示、《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4)》等內容,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在會上回顧6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征時表示,預計7月,我國中東部降水呈現『北多南少』分布,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

  據介紹,6月,全國平均氣溫21.0℃,較常年同期偏高0.7℃,河北、山東、西藏為歷史同期最高;全國平均降水量115.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1.9%,整體呈現北旱南澇。

  6月我國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如下:

  一是南方區域性暴雨過程頻繁,致災性強。月內,南方共發生5次暴雨過程。9-20日,華南、江南等地連續遭遇3次暴雨過程,21-30日長江中下游及廣西、貴州等地有31個國家級氣象站日降水量達到極端事件監測標准,其中,湖北咸寧(319.8毫米)、貴州普定(216.8毫米)等4站突破歷史極值。6月10日入梅以來(6月10日至30日),松花江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降水量分別較常年同期偏多51.4%、49.2%和18.6%。

  二是華北黃淮江淮乾旱階段性發展。6月以來,受持續少雨高溫影響,華北、黃淮、江淮、江漢等地氣象乾旱發展迅速,14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7省中旱及以上氣象乾旱面積最大。

  三是首發高溫過程偏早、范圍廣、極端性強。9日至15日和25日至30日我國出現區域性高溫過程。其中,9日至15日過程為今年首發,比常年偏早4天;河南溫縣(6月13日43.4℃)等20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歷史極值。

  四是強對流多發散發。6月累計發生5次強對流過程,24省(自治區、直轄市)出現短時強降雨及龍卷、風雹、雷暴等災害,山東、河北、黑龍江、新疆、內蒙古、廣東、雲南等地的局地災害影響較重。

  賈小龍指出,6月,全國共發布預警信息5.66萬條,其中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5.34萬條。強對流、山洪災害類預警信息同比均有大幅增加,分別為612%和157%。地質災害氣象風險、暴雨、大霧、雷雨大風等預警信息同比分別增加20?50%。全國共發布紅色預警信息1969條,其中暴雨紅色預警信息佔全部的45.7%,同比增加61.1%。

  7月氣候趨勢預測

  賈小龍表示,在降水方面:預計7月,我國中東部降水呈現『北多南少』分布,吉林中部和東部、遼寧中部和東部、山東大部、河南中部和南部、江蘇大部、安徽北部和中部、湖北、湖南西北部、重慶北部、貴州北部等地偏多2?5成。我國其餘地區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浙江南部、福建、臺灣、江西南部、湖南東南部、廣東中部和東部等地偏少2?5成。

  氣溫方面: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江蘇南部、安徽南部、上海、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北東南部、湖南東部、廣東大部、四川西部、西藏、青海西南部等地偏高1?2℃。

  臺風方面:預計7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2?3個臺風生成,較常年同期(3.8個)偏少;有1?2個臺風登陸或影響我國沿海地區,臺風以西行或西北行路徑為主,可能發生北上影響我國北方地區的臺風。

  賈小龍指出,根據7月氣候趨勢預測,有三個方面需要重點關注:

  一是防范暴雨洪澇風險及強降水天氣引發的次生災害。長江中下游、太湖流域、淮河流域、海河流域、遼河流域可能出現較重汛情,建議防范強降水可能誘發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與城鄉內澇風險,加強隱患點巡查排查,做好重點人群避險轉移工作;提前疏通溝渠,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減輕農田漬澇風險。此外,華北南部、黃淮、江淮北部、江漢等地氣象乾旱將得以緩解,部分地區可能出現旱澇急轉,西南地區中南部及西藏東部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較大。

  二是防范華東華中華南等地高溫熱浪風險。華東南部、華中東南部、華南東部高溫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高溫熱浪風險較高,建議做好生產施工的保障及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准備工作,提醒公眾高溫天氣下戶外出行要及時防護,並關注個人衛生健康,避免中暑和熱射病的發生。農業上要防范高溫熱害導致棉花、早稻和晚稻等作物的減產風險。華東南部、華南東部等地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建議加強水源管理和調控,做好林火防范。

  三是防范臺風影響。預計7月有1?2個臺風將登陸或影響我國沿海地區,可能發生北上影響我國北方地區的臺風。建議相關部門做好應急預案防范臺風帶來的暴雨洪澇、大風和風暴潮災害,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