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搜 索
三農短視頻賦能鄉村文旅發展
2024-06-21 14:54:0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有力推動了互聯網三農內容的生產與傳播,『互聯網+農業』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動力之一。根據《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3)》,短視頻用戶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為168分鍾,遙遙領先於其他應用,成為佔據人們網絡時間最長的領域。短視頻這種『短、平、快』的制作內容與傳播特點,加之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的普及昇級,讓更多人有機會、有意願成為視頻內容的生產和傳播者,尤其是三農領域短視頻爆款頻出,話題度和影響力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在鄉村振興戰略引導下,互聯網企業積極謀求擔當重要角色,一些短視頻平臺通過運營培訓、流量扶持、變現指導等支持三農短視頻創作。短視頻作為三農題材內容創作和傳播的載體和手段,進一步豐富了互聯網在鄉村振興領域的應用和價值。

   三農短視頻呈現鄉村文化場景

  當前,許多三農短視頻表現微觀的鄉村生活和自然環境,場景式呈現鄉土文化魅力,建構『新農村新形象』。某短視頻平臺2021年發布的三農數據報告顯示,最受歡迎的三農視頻內容中,排名靠前的分別為農村生活、農村美食、三農電商、養殖技術等。很多網友在三農短視頻中觀賞鄉村自然與人文美景,增加新奇體驗,感受向往的詩意田園,放松心靈、舒緩情緒。

  近年來,『古村落+短視頻』『非遺+短視頻』作品越來越受關注,以古村落風貌、傳統民俗、非遺技藝為主要內容,展示農村文化遺產與鄉土文明,與自然生態、農事生產等一同構成獨特而又完整的村落文化場景。貴州苗族青年博主『樂天Ryan』2022年12月開始上傳短視頻專輯『記錄100個中國非遺技藝』,采訪非遺傳承人,記錄葉脈繡、龍頭雕等非遺項目。返鄉侗族青年、短視頻創作者『村姑阿香』用鏡頭記錄侗族美食、民俗與地方美景,帶領侗族婦女共同傳播侗族文化。

  一批批圍繞鄉村傳統技藝、民俗、曲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題材的短視頻,直觀展示非遺及其應用場景,成為傳統文化『出圈』『破圈』的有效方式,為線上線下的『國潮熱』注入活力。貴州省西江千戶苗寨完整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趕海』『接親』『廟會』等習俗頗受短視頻用戶喜愛。

   農文旅融合賦能產業創新發展

  短視頻通過展示和推廣農村文化遺產、傳統技藝與風貌,活化利用在地文化資源,帶動地域宣傳推廣、文創產品開發,吸引廣大用戶前往親身體驗,促進鄉村旅游消費和農文旅融合,推動現代服務業與農業農村深度融合,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政府+短視頻平臺+本地人纔』成為近年來鄉村文化遺產、文化旅游數字化記錄與推廣的主要模式之一。鄉村文旅、『村BA』『村超』等鄉村群眾性文體活動的火爆『出圈』,離不開短視頻平臺的助推,也離不開地方政府基於新媒體平臺開展的宣傳。2021年,貴州省榕江縣成立了新媒體助力鄉村振興產業園工作領導小組,通過持續性的免費培訓,培養萬名『村寨代言人』,征集本土主播入駐短視頻平臺。目前,榕江縣已有1萬多個新媒體賬號,群眾自發拍攝賽事短視頻並在互聯網平臺發布。

  貴州『村BA』『村超』比賽期間對民族文化、非遺、農特產品的宣傳展示,有別於傳統體育賽事體驗,也是對新時代農民風采、鄉村風貌、鄉土文化的生動呈現。這些地方特色與亮點通過短視頻傳播得以擴大知名度,從而吸引各地觀眾來此旅游體驗。截至2023年8月,『貴州村超』『村BA』『貴州村BA』這三個話題在某短視頻平臺分別創造了85.3億次、39.2億次、19.1億次播放量。據相關數據顯示,從2022年7月至今,『村BA』舉辦地臺江縣共接待游客200餘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3億元。榕江縣在今年『村超』期間,接待游客250餘萬人次,旅游收入28億多元。

  短視頻深耕內容電商,進一步助推鄉村文旅產業發展。短視頻創作者前期創作的農村生活、農業科普、非遺技藝等內容,已創建好了貼合農產品、農資農機銷售的使用場景和鄉村文旅體驗場景。在『短視頻+電商』領域,外景直播間設置在地方代表性的景觀、特色建築中,有的電商直播還同步展示地方非遺技藝,沈浸式展示商品及其背後的歷史文化底蘊。這種方式拉近了消費者與產品、產地的距離,宣傳推廣地方文化遺產、民俗風貌和生態美景,有助於提昇地方文旅品牌的曝光度和吸引力。一些短視頻平臺還從個人培訓出發,逐步拓展到鏈接地方資源,圍繞鄉村風貌、美食特產、特色民俗、生產勞作等內容開展定向扶持與合作,推動鄉村文旅融合發展。

   傳承鄉土文化,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短視頻讓互聯網上三農能見度越來越高,以影像方式展現鄉村風貌、鄉土民情,講好三農故事,激發鄉村文化活力,增強文化自信,對於新農村、新農民形象的塑造和鄉土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農村網民群體即時通信使用率與城鎮網民差距僅為2.5個百分點,但短視頻使用率已超過城鎮網民0.3個百分點,農村網民群體的短視頻使用偏好更為明顯。短視頻這種短時長、易傳播的互聯網產品在農村迅速普及,成為農民休閑娛樂的新形式和『新農具』。農民既是短視頻的用戶,同時也可以是內容生產者、傳播者,成為信息時代『新農人』,讓農業、農村、農民進入更多人視野。各個平臺通過『鄉村守護人』『農技人』『幸福鄉村帶頭人』『鄉村英纔計劃』等扶持活動,進一步加深群體認同。更多用戶在三農短視頻中感知鄉土文化、故土情結,從而產生情感共鳴。

  下一步,要繼續鼓勵、扶持鄉村文旅達人、商家通過短視頻平臺開展內容創作推廣與線上經營,培育鄉村文旅產業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宣傳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精品景點、革命老區紅色旅游景點、文旅線路,培育鄉村研學旅游項目,開發與提昇鄉村特色文旅品牌,開展線上宣傳,傳播地方特色品牌,實現線上流量的線下轉化。加強人纔支橕,將農民培養成新媒體達人、文旅達人、電商達人,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打造鄉村網絡文化陣地,加強鄉村文化網絡宣傳,傳播農耕文化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鼓勵村乾部善用新媒體平臺,展示推廣鄉村群眾性文化活動,建設互聯網助推鄉村文化振興建設示范基地,助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三農短視頻的特別之處,正是其中對鄉村風光的展現,讓農村生活、非遺技藝具有紮根鄉土的美感,是鄉村文化旅游場景獨特性的體現。為此要促進古村落保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綠化美化生態環境工作,以實現鄉村文旅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王聰
【專題】網絡同心 文明同行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