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中小學課後服務工作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解決社會和家長急難愁盼問題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是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的關鍵一招。近年來,中小學生作業總量和時長得到有效調控,課後服務覆蓋率穩步提昇,很大程度緩解了『三點半』難題。但不容忽視的是,不同地區課後服務發展不均衡,服務內容供需不匹配,還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亟須換一種全新打開方式,依托新理念新模式推進課後服務全覆蓋,使這項重大民生工程『叫好又叫座』。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這無疑為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均衡化的課後服務體系作出了總動員。近年來,人工智能、5G、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實時渲染等新興技術蓬勃興起,沈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教學新模式方興未艾,並已開始進入學生日常學習。數字技術對課後服務的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將引領課後服務發展模式發生深刻變革。我們要緊緊抓住這個不容錯過的戰略機遇乘『數』而上,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的課後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在課後服務中的新動能作用,共同將課後服務這項大改革紮實向前推進,真正將課後服務打造成推動學校發展和提昇育人質量的助推器。
建起來,讓課後服務插上數字化翅膀。打通課後服務最後一公裡,要牽緊實施基礎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這個『牛鼻子』。一方面,按照國家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總體部署,加快課後服務和數字技術雙輪驅動,充分發揮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總樞紐作用,不斷拓展『國家隊』覆蓋范圍,使之成為助推課後服務政策落地、提昇學生獲得感的有力支橕,讓數字紅利惠及全體學生。另一方面,堅持課程資源內容為王,既要『校外減下來』,又要『校內加上去』,更好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進一步優化智慧課堂、線上答疑、互動交流等方面應用,加快實現數字技術與課後服務聯姻結對。不斷豐富線上教學資源,依托元宇宙、VR、AR等新技術,開發3D打印、數字機器人等興趣拓展課,助力孩子實現科創夢、科技夢、創新夢。當然,加快課後服務數字化轉型,也不意味著就徹底放棄傳統的線下方式,而是加快線上線下課後服務資源的無縫對接、深度融合和整合利用,把課後服務內容的選擇權真正交還給學生。
評起來,讓校園變笑園。課後服務解決了『三點半之困』,為何還不令人滿意?原因就在於有些課後服務『自拉自唱』,沒能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從而淪為『雞肋』。課後服務好不好,家長學生說了算。數字時代,課後服務沒有『局外人』,這就意味著,課後服務『好差評』理應成為考核課後服務發展成效的『定海神針』。課後服務好差評,就是依托數字技術讓學生當『考官』,對課後服務進行全流程評價。一方面,建設課後服務在線『好差評』系統,打出素質拓展、能力提昇、質量考核等系列評價組合拳。這無疑是確保學優生『吃得飽』、學困生『吃得好』的關鍵一招。另一方面,用好移動互聯網這個利器,讓學生動動手指就輕松實現一鍵點評。隨著評價小數據變成大數據,課後服務質量全景圖更精准地呈現出來,無疑可以使課後服務不斷提速增效。事實上,當課後服務擁抱數字技術後,能夠倒逼在服務品質上做加法,在匹配難度上做減法,『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纔能夠真正實現,從而有效提昇課後服務供需匹配度和學生滿意度。
管起來,讓督導『長牙齒』。推動課後服務高質量發展,監管不能缺位,野蠻式生長不是課後服務的初衷,和諧有序發展纔是其該有的樣子。一是提昇課後服務覆蓋度,加快均衡發展。為了實現課後服務機會均等,需要把區域統籌挺在前頭,加快將線上課後服務資源向邊緣地區、貧困地區拓展延伸,讓學生能夠公平地享有課後服務資源。二是注重課後服務保障度,推動可持續發展。要確保課後服務不是曇花一現,就需要從技術、資金、師資等多維度共同發力,特別是依托數字技術讓課後服務從單打獨斗走向共建共享,方是課後服務永葆生機活力的根本源泉。三是增強課後服務規范度,確保有序發展。既需要將校外提供的課後服務實現全鏈條、全過程在線監管,又要建立課後服務信用監管制度,探索『白名單』『黑名單』機制,不斷推動課後服務提質增效,從而使課後服務這項大改革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讓億萬學生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作者:翟雲,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公共管理教研部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