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矙機車庫全貌。
黑龍江日報5月3日訊 蒸汽機車,曾經像巨人一樣奔騰呼嘯,充滿了力量,給人以震撼。近日,當走入中東鐵路建築群——橫道河子機車庫時,記者對『工業巨人』有了具象化的理解。
從橫道河子火車站往西北方向行進310米,就來到了橫道河子機車庫。大門左側,一個扇形的機車庫與記者遙遙相望。據了解,它於1903年修建,整個建築平面呈扇形,外牆大部分采用清水磚牆砌築,門立柱采用兩道花崗岩石加固,裝飾簡潔朴實。檐口下用磚層層砌出鋸齒狀線腳,使立面產生較強的韻律感。機車庫按照弧形排列,每扇門均是三角形山花拱門頂,15個拱門相連構成一道道起伏的波浪,山牆高低錯落、塔柱林立,產生了極強的韻律感和優美的輪廓線。
眾所周知,機車庫當時是檢修和存儲機車的配套設施,為什麼要在這裡存儲這麼多的機車呢?
『這是因為橫道河子西側是長白山餘脈張廣纔嶺,火車要想通過海拔較高的山嶺就需要加掛一臺機車,一臺在前方牽引,另一臺在後面助推,向西通過張廣纔嶺後,在後面助推的機車再助推由西向東的火車通過張廣纔嶺,到達橫道河子站,每天往返就需要多臺機車去助力。』中東鐵路博物館館長王國棟說。
大院中央,是一個圓形轉盤,它就是幫助機車調轉方向的機車轉盤。『當機車返回折返段,需要進入車庫,就必須開到轉盤上,然後機車轉盤轉動,對准15個庫房的某一條進出鐵軌,機車就可以直接開進去了,機車駛出折返段也是同樣道理。』王國棟說。
在通往展館的途中,一列前進型6924號蒸汽機車陳列在軌道上,它全長29180毫米,構造速度每小時80公裡,模數牽引力324千牛,軸式1-5-1,是大同機車廠1981年生產的,機車編號為QJ6924,配置單位為松原大唐熱電廠,於1999年退役。機車前面有『大乾四化,立當先行』八個金色大字,機車庫工作人員說:『這是鐵路工人的心聲,這些機車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貢獻了力量。』
來到室內的蒸汽機車實物展區,三列蒸汽機車並排陳列。『這是上游0477號蒸汽機車,它的名字取自於「鼓足乾勁,力爭上游」,這臺機車自1971年投入使用,到2009年停止運行,一共使用了38年,安全行駛85萬公裡,運輸煤炭2600萬噸。旁邊這列是建設型8116號蒸汽機車,它是1987年大同機車廠生產的,配屬單位為遼寧錦州華潤電廠,2010年退役,這臺機車取名建設型,寓意我們國家全力建設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發展蒸蒸日上。而這臺解放型886號蒸汽機車,曾在1949年12月,擔任過牽引沈陽至長春區間毛主席專列的光榮任務,1950年11月,這臺機車還在沈丹線為抗美援朝戰爭運送物資,於2006年退役。』講解員告訴記者,機車庫舊址是一處十分難得的近代工業遺產,是百年中東鐵路的見證。
在蒸汽機車歷史及仿真模型展區,『龍』號機車、『0』號機車、『毛澤東號』機車、『朱德號』機車、『野鴨號』機車、德國S3/6型機車、美國GS4型、克拉美型蒸汽機車、美國『大男孩』、日立型蒸汽機車10列世界著名蒸汽機車均以模型的方式陳列在此,這些機車按比例縮小制造而成,無論是材質、構造、零件都和真實機車一模一樣,做工非常精細。
隨後,記者來到了蒸汽機車配件及車廂展區,展廳內擺放了各類蒸汽機車的零部件,包括鍋爐、汽機、車架和走行部以及煤水車五大部分的零部件,每個零部件旁邊都配有說明牌。
車廂展區裡有三列不同的車廂,分別是P64K型鐵路棚車、YZ22B型綠皮火車廂、亞細亞號客車廂(仿制),觀眾可以登上車廂拍照打卡、模擬司機駕駛。這樣有趣的互動展館,深受參觀者的喜愛。而在中東鐵路歷史圖片展區,展出的300餘幅圖片再現了中東鐵路建設、演變和發展歷程,既讓大家看到了中東鐵路的價值和現實意義,又讓人們看到這條鐵路在新中國所發生的質的變化與飛躍。
1825年,英國人斯蒂芬森發明的第一臺蒸汽機車行駛在鐵路上時,誰也不曾想到,它將引發一場工業革命,帶領人類進入一個機械化的動力時代。蒸汽機車,不僅是19世紀工業革命的產物和象征,更是人類走向現代文明的推動機。近200年的光陰逝去,吞雲吐霧中,這一充滿機械之美的龐然大物,成為人類工業歷史的見證。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動力換型已經成為歷史的必然選擇。蒸汽機車這個推進人類文明發展的工業印記,已經退出鐵路運輸的歷史舞臺,永遠地載入了史冊。
走出室內展區,記者佇立在鏽跡斑斑的蒸汽機旁,恰好不遠處響起了火車出站的鳴笛聲,好像是電力火車在對蒸汽機車『老前輩』們致意,它們繼續為了自己的使命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