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文化中國行 | 金源文化:龍江的特色名片
2024-06-20 17:53:3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皇城午門。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南城牆。

  

  編者按

  為傳承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挖掘展示黑龍江地域歷史文化資源,反映我省人民群眾高品質文化生活,本報今起推出《文化中國行》專欄,對具有鮮明龍江地域文化特色的紀念館、歷史文化遺址和街區等進行系列展示。

  日前,記者來到了位於哈爾濱市阿城區的金上京會寧府遺址、金上京歷史博物館、女真音樂博物館、金代銅鏡館進行參觀。

  因其豐富的歷史底蘊,哈爾濱市阿城區素有『女真肇興地,大金第一都』的美譽。阿城區是女真肇興之地,是金代的第一座都城,是女真文化、契丹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匯之地。還記得茅盾文學獎得主熊召政十年磨一劍的長篇小說《大金王朝》嗎?坐落在阿城區的金上京歷史博物館和金上京會寧府遺址,便是了解金源文化的最好去處。距離阿城區中心約2公裡的金上京會寧府遺址,也是當今保存較為完整的唯一一處金代都城遺址。

  在金上京歷史博物館內,記者被琳琅滿目的珍貴文物深深吸引,它們無不熠熠生輝,細膩地刻畫了女真時期的輝煌歷史。

  通過工作人員的詳細介紹,記者對女真時期那遼闊的疆域和金代建立第一座都城的歷史脈絡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公園工作人員說,如今,這處遺址已經匯聚了眾多熱愛金源文化的人士,他們紛紛前來感受歷史的足跡,探尋那塵封已久的歲月。

  目前,金源文化已經成為了龍江的一張獨特而亮麗的『金』字招牌,它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共同見證並傳承著這片土地上的深厚歷史與文化。

  據金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主任舒倩南介紹,金上京會寧府是我國滿族的先世女真族所建的金朝(1115年—1234年)的第一個都城,自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國稱帝,至1153年海陵王遷都燕京(後改稱中都,今北京),開啟了北京作為都城的歷史。金政權在阿城歷四帝,統治達38年,是金初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

  遺址總面積約6.28平方公裡(金上京遺址南北城址面積),城垣周長約11076米。城垣采用夯土版築技術,城垣外側有突出牆體的馬面,折角處設有角樓。南北二城城垣原有馬面85座,現存82座;城門12座,其中4座為瓮城形制;現存7座角樓基址。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是金朝修建的第一座都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太祖陵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初葬陵寢,被譽為『龍江第一陵』,裡面有玉帶橋、寧神殿等建築。

  『作為一名文物工作者,我對金上京會寧府遺址有著深厚的情感。城牆遺址訴說著過去的輝煌。城牆歷經千年風雨,依然堅固如初。站在城牆下,殘高3米~5米的城牆向我們展示著金朝都城的雄偉與壯麗。』舒倩南說,『金上京會寧府遺址不僅是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跡,更是一部生動的歷史教科書。它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金朝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也讓我們更加熱愛和尊重這片古老的土地。』

  『我們要打好金源文化牌,推進金上京歷史博物館創建全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阿城區委書記孫釗說,在阿城,金源文化得到了全面深入的傳承發展,諸多珍貴的文物和文化遺產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利用,形成了獨具龍江特色的文旅名片。『下一步,阿城區將突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發展特色文化旅游這篇大文章做深、做實、做精彩,加快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熱度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延伸。』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網絡同心 文明同行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