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6月19日電(記者孫正好)『沒想到一個面團,能被玩出這麼多花樣!』在陝西韓城古城歷史文化街區的一家花饃店內,北京游客王華對著造型各異的韓城花饃發出感嘆。
從城隍廟到書院街,從花饃店到粗布行,一路逛下來,被文脈古韻吸引而來的王華對韓城古城最大感受是:『這裡不僅有綿延已久的書卷氣,還有濃濃的煙火氣,適合慢慢走,慢慢看。』
韓城是史聖司馬遷故裡,受司馬遷和《史記》影響,耕讀之風源遠流長。韓城市文化館副研究員程永莊介紹,清朝西北地區的狀元、韓城人王傑曾說『吾鄉非沃土,然慕讀書』。擁有1400餘年歷史的韓城古城正是這裡『一城書卷香』的見證。
禮門巷、毓秀橋、韓城文廟、龍門書院……漫步韓城古城,總能在不經意間『聞見』書香:立於城南城北的古牌樓上,題有『示我周行』『道冠古今』等字樣;城內解家巷得名於『一門三進士,一舉一貢生』的解氏書香門第;古色古香的狀元府中,書寫著狀元王傑『直道一身立廊廟,清風兩袖返韓城』的廉潔故事。
韓城古城南北長達千米,東西寬約八百米,是陝西省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城內百餘座古建以元、明、清時期的建築居多,同時還分布著770餘棟有歷史價值的古民居,是全國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城之一。
『20世紀80年代中期,為了保護古城區,韓城另建了新市區,逐步形成了「古城古,新城新」的城市格局。』韓城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事務中心常務副主任楊建錫說,『除了制定保護規劃、管理辦法等,針對歷史建築的修繕,我們不看現場不審批、不符合規劃不審批、不符合流程不審批。』
如何在加強保護的同時又不失煙火氣?城內百年老醋坊的主人樊克傑用『住著方便』來解釋背後的奧妙。自1924年起,他的祖輩就開始在韓城古城經營醋坊。『政府不斷完善水電等基礎設施,還建了休閑廣場、口袋公園等。』樊克傑說,『老城不僅文化氣息濃厚,居住體驗也越來越好。』
出門吃碗羊肉??,回來時再買筐菜,這是很多古城老居民的日常生活。非遺工坊、漢服體驗店等『潮玩』的興起,也讓他們感受到古城的新變化。『古城要有活力,還得引人來,這需要豐富的業態和體驗場景。』楊建錫說。
在史記文化街區,游客可以通過大講堂、讀書會、情景劇等多種形式體驗《史記》的文化魅力。『我們設置了竹簡抄書體驗區、漢服體驗區等多種沈浸式場景。從2022年開業至今,有20多萬人來到這裡感受《史記》的博大精深,其中以青少年居多。』史記體驗館工作人員張曉宇說。
夜幕降臨,韓城古城的美食街區中人聲鼎沸,花椒涼皮、辣子疙瘩、手工魚魚等特色美食攤位前坐滿了人。『90後』錢章誠的攪團店也迎來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刻。『希望每個來古城的人,都能開啟一段有味道的旅程,了解有故事的韓城。』錢章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