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白塔紅牆間,看老街新潮(護文化遺產 彰時代新義)
2024-06-20 15:30:03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西起阜成門、東至景山西街,便是北京阜景歷史文化街(以下簡稱『阜景街』)。這是北京最古老的大街之一,3.8公裡長的大街兩側,分布著北京魯迅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北海團城等,其中的妙應寺白塔更是元大都唯一完整的遺存和標志性建築。

  『近年來,我們秉持系統保護理念,推動老城整體保護與利用,讓文物資源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文化延續性有機融合。』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靳真說。

  老街變化的背後,濃縮著北京保護利用城市歷史景觀的持續探索。

  修繕保護

  讓歷史記憶可觸可感

  從阜景街的西端阜成門出發向東,大約300米後向北拐,不遠處就是北京魯迅博物館。下午3點,博物館門口依舊排著長隊。站在魯迅故居『老虎尾巴』窗外,北京化工大學學生黃米陽饒有興味地與同學交流,『在課本中學了不少魯迅先生的作品,今天實地感受,更有收獲』。

  向東漫步,拐過幾條小胡同,只見白塔矗立,紅牆掩映。百米長的白塔寺東夾道上,聚集了不少拍攝婚紗照片、古風寫真的人群。退休多年的劉維英平日喜歡『打卡』拍照,『白塔紅牆,很有歷史感,也很有北京特色』。

  『有特色、較完整的歷史風貌,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西城區住建委一級調研員、原北京什剎海阜景街建設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劉維岩說,『在街區進行提昇改造的過程中,我們參考老照片、老檔案,走訪老居民、老街坊,用好老物件、老材料,盡最大努力還原街區的歷史風貌。』

  在宮門口東岔胡同,頗具年代感的老物件被嵌入老宅的牆壁,與建築融為一體。在修繕民居『山花透風』和『博風頭』的過程中,指揮部邀請北京市級非遺項目北京磚雕代表性傳承人張彥,運用傳統技藝,再現建築的古朴與精巧。經過手繪、上樣、手工雕刻等工序,11塊磚雕,從圖案設計到制作,張彥花了40多天。

  『「修舊如舊」的施工方式成本更高、工期更長,但是只要有利於保護原有風貌,一切都是值得的。』項目實施方、北京華融金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茹說。

  漫步大街,在兩側的井蓋、影壁及護欄上,不時可以看到梅花、祥雲紋樣。『過去,京西門頭溝齋堂的煤車由阜成門進城,而「煤」與「梅」諧音。因此我們在提昇改造時,遵循歷史,提煉老街符號,提昇景觀效果。』劉維岩說。

  更新業態

  吸引更多年輕人走近傳統文化

  既可以開方抓藥,也可以喝咖啡、嘗蛋糕、買文創,具有百餘年歷史的白塔寺藥店,不像人們傳統印象中的藥店。

  從白塔寺藥店西側門,走進『耀咖啡』,室內座無虛席。中草藥味道夾雜著咖啡香氣,氤氳飄向街面,引得不少路人進店一探究竟。

  『這幾年,中醫文化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我們藥店打造了這個咖啡館,主推中醫養生茶飲,店名「耀咖啡」也是「藥咖啡」的諧音。』白塔寺藥店連鎖有限公司經理張洋介紹,『店內很多飲品都是采用古方古法熬制,這也是我們引來許多顧客的原因。』

  與『耀咖啡』一牆之隔的妙應寺(白塔寺),則有不同的文化呈現方式。白塔集章圖、『妙應大白』兔兒爺、小塔胸針盲盒……自2021年以來,北京白塔寺管理處相繼推出330餘種文創產品,光冰箱貼就有琺琅、泥塑、烤瓷等多種材質,還推出了一系列數字產品。

  『過度商業化、同質化經營,會損耗街區的歷史文化底蘊。』劉維岩表示,阜景街在引入業態時,會充分考慮業態和街區文化的匹配度,確保商業品質和街區特色相得益彰。

  阜景街的火熱人氣,源於對歷史文化的深耕。以正陽書局為例,它毗鄰磚塔胡同,院內矗立著有數百年歷史的『萬松老人塔』。這家專營北京歷史文獻的書店,是西城區探索文物保護利用新模式的首個項目,開業至今,讀者絡繹不絕。此外,書店還先後策劃出版《北京城:中國歷代都城的最後結晶》《街角的老北京》等一系列歷史文化書籍。

  『阜內大街改造工程分兩期實施,一期已實現業態、立面等要素更新,二期預計本月底完工。』李茹介紹,未來這一地區將呈現『魯迅會客廳』探訪文化圈、『白塔妙會』沙龍文化圈、『西四記憶』懷舊文化圈等特色區域。

  豐富活動

  匯聚老街區的煙火氣

  讓歷史文化街區『活起來』,煙火氣是關鍵。近年來,白塔寺街區通過舉辦北京國際設計周、東西岔美食節等一系列活動,知名度越來越高,人氣也越來越旺。

  『不僅要吸引游客來,還要讓胡同原有居民留得下來、住得舒心。』西城區新街口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立表示。

  拆除違建、更換路燈、架空線入地,東西岔街區的更新改造,既解決了居民出行安全、水電氣暖等問題,也提昇了居民的生活質量。『過去,路面坑窪不平,一下雨,走路都得提著褲腳。』今年64歲的東紅,已經在白塔寺街區生活了30多年,『現在的胡同多敞亮!街面乾淨整潔,我們遛彎、曬太陽,別提多愜意了。』

  新業態的加入,也為本地居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增收的機會。2023年,東紅就在家門口的飲品店找了一份收銀員的工作:『上午11點上班,下午5點下班。退休十來年了,每個月還能額外拿到四五千元的收入。』

  環境好了,收入高了,越來越豐富的文化生活也讓居民們有了更強的幸福感。北京魯迅博物館結合館藏資源,與西城區新街口街道共建『社區之家』,推出『魯迅與版畫』等活動。白塔書院將推出國畫、書法、金石篆刻、非遺制作等體驗活動,讓居民近距離感受多樣的文化。

  每逢重要節日,白塔寺都會打開山門,邀請居民觀景轉塔。『我們歡迎居民常來「串門」,通過面對面交流,我們能精准了解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務,增進社區的文化活力。』北京白塔寺管理處副主任顧瑩說。

  漫步阜景街,一個能觸摸歷史、感受煙火氣、品味文化魅力的街區正在蓬勃生長。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網絡同心 文明同行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