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搜 索
讓民生有溫度 讓城市有暖意 鐵力市凝心打造『135』社會救助工作模式
2024-06-20 13:20:34 來源: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近年來,鐵力市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以及省民政廳關於加強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有關決策部署,緊扣兜住、兜牢、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線目標要求,將低收入群體社會救助作為一項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工作牢牢抓在手上,組織成立由鐵力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雙組長的鐵力市社會救助工作領導小組,立足基層工作實際,首創推出『135』社會救助工作模式,即『創新1個平臺、實行3個機制、建立5個品牌』,全力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

  創新『一個平臺』,以數字賦能,變『被動發現』為『主動篩查』。

  為徹底改變傳統『靠人查』『被動等』『人找政策』等低收入群體識別發現方式,鐵力市以深化數字政府建設為契機,實行『數字惠民』工程,在全省范圍內率先開發建設了『低收入人口信息篩選』平臺,探索利用大數據和雲計算等先進技術手段,為低收入群體識別發現工作插上『科技翅膀』,實現了速度、准度雙兼顧。下放端口,做好數據收集上傳工作將平臺端口下放至民政、醫保、教育、人社等10家職能單位,並組織各單位指派專人做好業務數據上傳工作,經由後臺智能提取表格數據,切實打通了部門之間數據壁壘,做到了數據共享、一鍵規范、統一管理,有效減輕了基層工作人員負擔。定期更新,做好數據清洗去重。科學設置平臺大數據算法,借助數據庫自動補齊人員缺失信息,對當月已納入低收入人員數據進行定期清洗去重,並依托算法對其他風險低收入人口數據進行實時交叉比對,真正做到了讓數據『多跑路』,省去了以往繁瑣的人工操作步驟。自動識別,做好數據推送預警。對監測到的風險人員,平臺將第一時間予以識別、迅速進行預警,並立即將該人員數據信息推送至所在鄉鎮,做到了同步識別、同步預警、同步推送,變以往『群眾被動申請』為『平臺主動篩查』。此外,切實發揮平臺『治未病』『防未然』作用,對可能變為低收入群體人員進行提前甄別,並主動篩查推送至相關部門進行提前介入,做到先發現、先預警、先乾預,形成風險人員閉環管理。平臺試運行一個月以來,共收集數據2.47萬條,篩查疑似低收入群體271人。在不考慮家庭財產核查程序的情況下,初步判定符合救助政策53人,其中,判定符合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政策21人,判定符合低保邊緣、支出困難等其他低收入類型29人,判定符合臨時救助政策3人。

  實行『三個機制』,抓規范管理,變『經驗為主』為『有章可循』。

  堅持『線上預警+線下核查』兩手抓,為進一步強化線下核查工作,鐵力市大力推行『三個機制』,從文件指導、入戶核查、登記造冊全流程入手,做到緊密銜接、一貫到底,有效規范各項工作流程。制定『一個細則』,細化措施強指導。鐵力市將現行國家、省和伊春市政策文件中與低收入群體保障相關認定辦法、收支計算、審核程序等內容進行了全方位歸納總結,並立足基層實際進行充實完善,制定出臺了《鐵力市最低生活保障認定指導細則》,對重特大疾病認定、教育支出計算、家庭不動產計算等內容進行了具體細化,為各鄉鎮、各部門開展低保審核工作提供強有力的參考依據。依托『一張網格』,迅速核查無遺漏。為提昇核查工作效率,鐵力市充分發揮基層『網格化』治理優勢,將核查任務落實到基層網格,一旦收到預警信息,將迅速組織全市460名專職網格員按照『網格』區劃,到家、到戶進行現場核查,實現信息核查『橫到邊、縱到底』,確保疑似風險人員不漏一人、不落一戶。建立『一本臺賬』,全面登記有評估。對核查確認人員,第一時間列入全市低收入群體工作臺賬,並納入平臺集中管理。同時,結合人員實際,將低收入群體科學區分為高、中、低三類困境程度,並分別賦予『紅、黃、藍』三色風險警戒級別,為後續幫扶和緊急乾預提供依據。

  打造『五個品牌』,行多元幫扶,變『大水漫灌』為『精准施助』。

  積極構建『以黨建為引領、政府為主導、其他社會力量協同合作』的低收入群體幫扶工作格局,整合區域內各類幫扶資源,先後創立五個『幫扶品牌』,做到群眾『點單』、政府『派單』、部門『接單』,推動幫扶救助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施助』轉變。2023年以來,已累計發放低保資金7121.74萬元、特困供養資金556.14萬元、臨時救助資金381.75萬元。打造『花樣少年』幫扶品牌。作為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縣,鐵力市將困難學生作為關注重點,構建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位一體』關愛保護工作體系。2023年以來,先後組織開展『童心向黨幸福成長』等主題活動14次,累計發放困境兒童救助補助資金103.4萬元。打造『最美夕陽』幫扶品牌。持續加大城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力度,相繼投資5128萬元,建設愛心、愛頤等公辦養老服務機構4個,並先後建成助老餐廳3家,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室基本實現全覆蓋,讓更多老年人共享最美『夕陽紅』。打造『春風行動』幫扶品牌。舉辦『春風行動』招聘會,為低收入群體提供司機、采購員等90餘個工作崗位。積極開發臨時性公益崗位,2023年以來,累計落實靈活務工1296人。紮實做好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為低收入群體量身定制職業技能培訓班,共計培訓280餘人次,為低收入群體打開了就業『新路徑』。打造『惠農增收』幫扶品牌。作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鐵力市以發展電商產業為契機,依托『鐵力森鮮』區域公用品牌,助力低收入群體售賣自家水稻等農產品,拓展增收渠道。創新推出『一分田』舉措,動員廣大乾部群眾認購低收入群體自家小菜園、小果園,累計助力1307戶,訂購資金達66.26萬元。打造『產業助農』幫扶品牌。將發展鄉村振興產業作為帶動農村地區低收入群體增收的有力舉措。2023年,累計投入資金7464.31萬元,實施能源類、養殖類等產業項目16個,全市鄉村振興產業項目達到54個,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共計分配資金506.98萬元,帶動農村地區低收入群體持續增收。

  下一步,鐵力市將秉持『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在實踐中進一步深化『135』社會救助工作模式,推動低收入群體的精准化識別、精准化核查、精細化幫扶,以紮紮實實、踏踏實實、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讓民生更有溫度,讓城市更有暖意。

責任編輯:李澄
【專題】網絡同心 文明同行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