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市到鄉村,從山間到田野,他們爬高塔、裝天線、鋪光纜……五年來,黑龍江移動的網絡建設者們堅守『網絡質量就是生命線』的理念,深入實施『5G+』計劃,披荊斬棘、攻堅克難,打造了一張覆蓋全省、技術先進、品質優良的5G精品網,每一處跳動的5G信號,都在助推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5G發牌五周年之際,我們來聽聽5G網絡建設者背後的故事。
唐維:帶領團隊,砥礪前行
唐維,黑龍江移動哈爾濱分公司(以下簡稱哈爾濱移動)計劃建設部副主任。從部隊復員來到哈爾濱移動後,他一直奮斗在與網絡建設維護相關的崗位上。2020年初,哈爾濱移動5G建設辦公室成立,面對機房供電、機架散熱、光纖路由等一系列難題,身為5G建設辦公室負責人,唐維帶領這支技術過硬、不怕吃苦的團隊,對接各相關單位,核對一組組技術參數,進行一次次實地勘察,組織一次次電話會議,把光纜施工、機櫃部署和設備集成等環節安排得井井有條。

在基站現場,他以身作則,帶領隊伍頭頂烈日,冒著高溫,不斷測量各零部件尺寸、比對先後數據,衣服不知道被汗水濕透了多少回,被太陽烤乾了多少回。遇到配件需要測試,他們時常扛著幾十公斤的設備,一天時間上下樓十來趟,回到家都累得不想動彈。
回憶起那段充實而充滿激情的日子,唐維心生感慨,為了確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他和他的團隊每天奔波在各個施工現場,在做好施工安全檢查和巡視的同時,還要負責對外的協調工作,考慮到協調問題和工期緊迫,常常安排有夜間作業,為了確保施工安全和順利實施,他們到現場督戰,直到工程順利結束,纔一起離開,深夜回家對他們來說是常態。
有些事情只有親身經歷過,纔能體會其中的困難與艱辛。用他們的話來說:『早上7點開始工作,晚上差不多要開會到22點。一天大概要跑5到6個站點,大約要接幾十個電話,如果有20分鍾不看手機,幾十個大大小小的網絡工作群會收到上百條信息。』
正是因為他們的對工作的熱忱和責任感,讓哈爾濱地區的5G建設碩果累累。目前,唐維帶領他的5G建設團隊持續打造多頻立體的5G精品網絡,哈爾濱地區5G基站已達到9000餘個。
展望未來,唐維滿懷熱情地表示:『5G基站的建設工作依舊艱巨,我們都鉚足了勁兒,2023年,哈爾濱地區5G網絡覆蓋的廣度和深度會進一步提昇,持續為龍江5G信息化項目落地做好網絡支橕。』
袁帥:從職場新人到項目管理者
哈爾濱移動計劃建設部的袁帥入職的時候正好趕上5G元年。5G網絡帶來的不僅是技術創新、覆蓋方案優化,對基站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初,袁帥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憑借對工作的熱情,鑽研遇到的每一個新問題。
『那時候我們任務很重,時間也緊張,每天回家倒頭就睡,天剛亮又爬起來。睡覺對我們來說太奢侈了。』袁帥笑著告訴記者。
就這樣,從最初的菜鳥,到如今的建設項目管理者,袁帥將青春奉獻在一座座基站建設中,將汗水揮灑在一次次網絡割接中。

在施工現場,塔下作業人員需要用繩子將5G設備吊到十幾米的高空,塔上作業人員執行5G設備的具體安裝。只有塔上塔下默契配合,纔能完成准確無誤地將5G基站設備安裝到位。『吊裝一次5G基站設備的塔上作業時間加上地面准備工作,有時需要兩個多小時,』袁帥這樣介紹道。
5G在龍江發展的五年,也是他從職場新人成長為如今的項目管理者的五年。『那些日子,我們都鉚足了勁兒,抓緊建設,如今看到我們的建設成果,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袁帥如是說。
朱亞峰:充滿挑戰的20天
2020年,是5G網絡建設飛速開展的一年。
那年5月,朱亞峰所在的哈爾濱移動網絡部無線中心接到一個艱巨而充滿挑戰的任務,用20天時間,建成中央大街5G精品示范區。剛接到任務時,他們心裡都沒底。可他們這個團隊,從來沒認輸過。經過一番頭腦風暴後,他們制定了方案,拿定主意,就用20天,創造一個奇跡!
中央大街不能有車輛出入,在那20天裡,他們徒手搬運設備,重達80多斤的天線,他們兩個人一起抬,抬累了,就由下一組同事換班。
中央大街沿街都是商戶,為了不影響商戶的正常營業,他們的5G建設都是在晚上10點以後進行的。夜裡正是犯困的時候,他們猛喝茶,強迫自己打起精神來,就這樣,一乾就是幾個小時。待天色大亮,沿街的商戶陸續開始營業,他們纔收工回公司。
那段時間,朱亞峰常用手臂架著一臺筆記本電腦,背著幾臺手機,輾轉於夜裡的中央大街。偶有路人經過,都會深深地看上他幾眼,覺得他的行為很『怪異』。他手裡的電腦和手機都是他的測試設備。有時候,他要拿著這些設備在中央大街輾轉幾個來回,一只胳膊麻了、累了,就換另一只。

朱亞峰說:『那時候在微信運動的步數排名裡,我常常是高居榜首的那一位。』說這話時,他的語氣裡透著驕傲。
在中國移動,有千千萬萬個像他們一樣的建設者,正奮斗在一個個建設現場。用通信力量傳遞『數字』溫度,寫實『民生』注腳,以實際行動彰顯移動人的責任擔當!(中國移動哈爾濱分公司 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