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尋味中華?飲食)陝西肉夾饃:萬物可『夾』 四海可達
2024-06-19 13:24:05 來源:中新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新社西安6月5日電題:陝西肉夾饃:萬物可『夾』四海可達

  作者楊英琦李一璠

  提到陝西美食,不能不講肉夾饃。關於其名稱『肉夾饃』與『饃夾肉』的爭議,則是個難以繞開的話題。

  有人稱源自『肉夾於饃』,有人解釋為『把肉夾在饃裡』,也有說法是『饃夾肉』在當地方言中諧音『沒夾肉』,因而得名『肉夾饃』。但不論它從何而來,『夾饃』吃法已與『老陝』們的日常密不可分,由此演變出『饃夾萬物』的多元風味,正走出『饃都』西安,向四海去。

  現年69歲的陝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西安肉夾饃』代表性傳承人廉守柱回憶,早在多年前出國創業時,他嘗試用底格裡斯烤魚、土耳其烤肉等異國美食夾『祖籍』西安的饃,征服了當地友人的味蕾。在他看來,憑『饃夾萬物』這一特點,肉夾饃可『行』萬裡。

  不只廉守柱,『老陝』們深知『饃夾萬物』的魅力。粉蒸肉與荷葉饃組合的籠籠肉夾饃咸辣兼備、肥而不膩;臘牛肉與飥飥饃的搭配,使臘牛肉夾饃的口感兼具筋道與綿軟;毫不遜色於臊子面的臊子肉夾饃是寶雞人的『白月光』;辣子夾饃則在渭南擁有獨家『廣告詞』:『白蒸饃,夾辣子,一咬一個月牙子』……在『出海』前,陝西境內的肉夾饃早已形成各種『流派』,勢均力敵。

  但在各種夾饃組合中,西安肉夾饃當屬『頂流』。其與涼皮、冰峰汽水組合『出道』的『三秦套餐』是陝味的經典代言。

  西安肉夾饃,又名臘汁肉夾饃,作為陝西經典肉夾饃組合,臘汁肉與白吉饃缺一不可。剛出爐的白吉饃身披『金圈、虎背、菊花心』,外酥裡嫩,麥香十足,順邊橫拉一刀,饃便輕松張口,此時將剁碎的臘汁肉夾入,再澆少許鹵汁,一口下去饃脆肉糯,脣齒留香。

  距西安肉夾饃『不遠』,潼關肉夾饃與之齊名,二者主要區別在饃。與用嫩面發酵制成的白吉饃不同,潼關肉夾饃為千層餅,外觀層次分明、紋理絲滑,常以熱饃夾涼肉食用,酥脆度與掉渣量是食客們評判的重要依據。

  因『熱饃夾涼肉』的特性,潼關肉夾饃搭上了美食工業化的快車。截至2024年5月,陝西潼關縣已建成肉夾饃工廠10家,生產線34條,日生產速凍餅260萬個,並銷售到美國、新加坡、日本、意大利、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

  但在多地的創造性加工下,『老陝』們仍會為青椒、洋蔥等出現在肉夾饃裡的『異物』激動陳詞,夾什麼、夾多少、怎麼夾……關於夾饃的每一步,都牽動著他們的心。在『捍衛』正宗與否的同時,也有人更在乎這舌尖之味能傳多遠。

  『只要在市場有售,受大眾歡迎,就是一份美味「夾饃」。』廉守柱雖堅守傳統肉夾饃技藝,也樂見各『夾饃流派』的切磋與創新。他認為,每位食客都是美味『裁判員』,陝西美食正是憑百變、包容的特色揚名、遠行。

  2015年,美國《赫芬頓郵報》曾在推薦陝西肉夾饃時表示,『世界上第一個漢堡來自中國』。如今,不論『乘』著生產線上速凍餅坯出海的潼關肉夾饃,還是在漢堡面團中摻入中式油酥的『海外版』白吉饃,這口來自陝西的饃不懼眾口難調,正積極『入鄉隨俗』,迎向四海食客。

  『新加坡、荷蘭、德國、法國……我們的學生已經帶著陝西美食走向世界。』陝西旅游職業烹飪學院院長王新麗說,肉夾饃作為陝西美食的『金字招牌』,其傳承與傳播更具意義。『希望各地食客不僅品嘗到陝西的美食風味,也能從舌尖感受這獨一份的人文韻味。』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網絡同心 文明同行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