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尋味中華 | 僑鄉)瓊海蔡家宅:百年祖屋見證游子情深
2024-06-19 13:21:40 來源:中新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新社海南瓊海6月12日電題:瓊海蔡家宅:百年祖屋見證游子情深

  中新社記者符宇群

  『故土都是游子的根。在這裡,個人、家庭(家族)與故土(祖國)之間有著一種隱秘而深刻的情感關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教授劉大先在《山·海·風——海南日記》中寫下自己參訪瓊海留客村蔡家宅的感受,『(建築)蘊藏著一種熱帶植物般恣肆生長的活力』。

  萬泉河畔留客村,蔡家宅坐落於此。百年前,祖籍瓊海、僑居印尼的富商蔡家森返鄉建蔡家宅。蔡家宅是蔡氏四兄弟住宅的合稱,建築面積共3000多平方米,有『海南僑鄉第一宅』的美譽。

  5月1日,航拍萬泉河畔瓊海蔡家宅(圖中灰色建築群)。 陳英清攝

  南洋風格是蔡家宅建築的明顯風格。百年前,中國文化與南洋風情在此融合,這裡的屋脊翹頭、風火牆、女兒牆既保留著海南民居的地方特色,又大膽使用西方的浮雕圖案。東方和西方的建築理念在這組建築中得到有機統一。

  這座耗時十年建成的僑胞祖屋,建成後歷經戰亂人禍、地震風災,至今保存完整,成為『番客』闖南洋不忘桑梓的見證。

  瓊海市博鰲鎮蔡家宅內景(資料圖)。中新社記者駱雲飛攝

  『蔡老先生(蔡家森)當年和18位鄉親一起從萬泉河出發下南洋,經過長時間海上航行,到達印度尼西亞時,僅3人活著。』今年74歲的蔡家森曾長房兒媳蔡王普君常年堅守蔡家宅,每當有客到訪,她總會向游覽者娓娓道來先輩闖南洋的經歷。

  目前,蔡家森宅中原來的『海棠書房』,現已成為介紹其家族故事的博物館。

  從海運到商鋪、酒家,從一艘到二十五艘的大型船隊,從印尼到東南亞和歐洲……蔡家森的海外事業不斷拓展。1921年,蔡家森被荷蘭王室封為『甲必丹』,如今這頂『甲必丹』禮帽便在『海棠書房』展出。

  蔡家是近現代時期當地僑胞的一個縮影——自19世紀初,海南就興起『下南洋』,之後事業發展腳步漸遠。

  『數百年前,莫村人就從村渡口坐船,出海闖南洋謀生,足跡遍布東南亞。』留客村所屬的博鰲鎮莫村黨支部書記鍾可燦說,目前留客村全村有119戶400多人,僑居在海外的鄉親卻有1000多人,在海南有『僑鄉第一村』之稱。

  留客村因僑而興。蔡氏兄弟在回鄉之際參與籌建留客學校、重修錫江碼頭……像這樣回饋桑梓的故事還有很多,當年留下的僑味僑韻如今成為當地的文化特色。

  在留客村經營一家名為『逸群商行』小店鋪的村民何惠妹告訴記者,『逸群商行』是當年她家先祖從萬泉河下南洋至新加坡做生意時使用的商行字號,現在該商行字號成為村裡展現南洋文化、吸引游客的『活招牌』。

  蔡王普君說,蔡家宅不僅寄托著蔡家後代的鄉情,也是海南華僑文化的代表,吸引著海內外鄉親的目光。

  蔡家森曾長房兒媳蔡王普君為訪客介紹蔡家宅歷史(資料圖)。中新社記者駱雲飛攝

  『僑宅為海外游子架起了一道「回家」的橋梁,我也希望通過這道橋梁凝聚更多僑胞力量參與建設家鄉。』祖籍留客村的印尼海南商會副主席陳賢倫2023年底專程從印尼帶領團隊回鄉考察。

  如今,陳賢倫的祖屋已被改造成村中『會客廳』。僑宅翻新,僑韻依舊,美麗田園風光令人沈醉,返鄉時陳賢倫常常感嘆家鄉的變化。

  今年是蔡家宅建宅百年,蔡王普君告訴記者,她計劃年底邀請分布在12個國家和地區的蔡家後人回鄉舉辦『蔡家宅百年大慶』,同游客共享百年『蔡家宴』,不僅讓更多海外鄉親看看家鄉的變化,還要讓更多游客深入了解僑鄉文化。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網絡同心 文明同行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