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時代青年工作的前提是科學認知青年。分類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最基本方法之一。世代分析是青年研究重要的分類視角。一個世代大致以10-15年為一個階段,當一個群體以『世代』定義,意味著這一群體在年齡、心理、社會和文化等方面與其他群體存在客觀的代際差異,而這種差異已經足夠顯著以至於需要對這一群體進行分類研究分析。
在中國,較常見的青年世代符號有『70後』『80後』『90後』『00後』等;在歐美,則有X世代、Y世代、Z世代等。特定符號的使用,既有語意效用的斟酌(簡便、隱喻)也有社會效用的考慮(交流、對話)。這些符號替代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們對新興青年代際差異以及世代內部圈層分化客觀性的認知。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以X、Y、Z為符號的西方世代概念日漸進入中國,並產生一定影響,需引起我們的關注和研究。
一、Z世代緣何而起
Z世代這一概念的出現,最早出現於商業領域。出於業態布局和營銷預判的需求,資本對某些類別的消費群體進行畫像——他們易被種草但警惕營銷、野性下單又精打細算;他們注重體驗和數據、偏好興趣社群、崇尚顏值即正義…….盡管這些行為傾向和消費觀念本質上產生於一定的地緣關聯、共同成長經歷和集體記憶,但被『貼標簽』後,青年們也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到這一群體的塑造中。
現如今,Z世代成為全世界青年研究關注的重要社會現象。世代問題研究的基礎是找到代的起算時間點並進行以代為單元的群體差異研究。關於Z世代的起算時間各個研究機構略有差異。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將其界定為出生於1995年至2010年間的一代人;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將其界定為出生於1997年至2012年間的一代人。在中國的語境中,Z世代差不多與『95後』和『00後』重合。Z世代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顯現出較為顯著的差異,如日本的『無欲世代』、中國臺灣地區的『小確幸一代』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後物質一代』。即便經歷了同樣的歷史階段、社會事件和生命歷程,Z世代內部也會因青年的主體性建構而產生更加細分的橫向圈群。
二、Z世代的生命特征
互聯網在青年世代形成中具有『劃世代』的意義——互聯網前出生的人是『互聯網移民』,互聯網後出生的是『互聯網原住民』。Z世代是『握著鼠標出生的一代』,是互聯網第一代原住民。與X世代和Y世代相比,Z世代的生命體現出非常不一樣的內涵。
(一)生命境界:網我合一
莊子說過『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Z世代的生命境界是網我合一。他們出生於網絡時代,成長於網絡世界,互聯網既是他們感知世界的媒介,也是他們生命延展的場域。從物理屬性和技術層面來看,Z世代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某種范圍的虛擬性;從社會屬性和實際效果來看,這種虛擬世界的社會化功能是真實的。從Z世代開始,生命存在方式從純物理世界、生物世界轉向數字世界,數字化是Z世代顯著的生命呈現方式。
從一出生,Z世代的父母就會幫助他們形成個人電子記錄和網絡形象。在他們成長過程中,思想、經驗在互聯網上得以分享,與個人相關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透明化,個體興趣愛好、行為偏好被數字化記錄和保存,Z世代的社會化是真實情景和虛擬情景共同作用的過程。即便考慮到死亡問題,Z世代也會有『腦數據』上傳等形式的生命存留。對於Z世代來說,網絡是他們生命的一部分,網我合一是最重要的生命境界。
(二)生命實踐:永遠在線
互聯網誕生之初,人們用『虛擬』來描述其性狀;但在Z世代的生命歷程中,互聯網已經成為社會有機體的組成部分。通過社交媒體獲得人際關系支持,通過虛擬世界的網絡游戲獲得娛樂,通過短視頻感知世界,這些都構成了Z世代在線生活的日常。智能終端的便捷多樣性、互聯網流量技術可支橕性和網絡資費可負擔性,造就了Z世代『永遠在線』的可能。他們生活的方式是線下+線上隨時切換、生活的內容是現實+虛擬互補同構。
在中國,Z世代是移動互聯網的重度用戶,無論是使用深度還是使用長度上均高於全網平均水平。數據顯示,Z世代用戶的月人均使用互聯網時長為174.9小時,高於全網用戶的140.1小時;Z世代用戶的月人均使用App個數為30.2,高於全網用戶的25.0。正是因為線上生活佔比高,相較於Y世代,Z世代十分注重個人網絡形象管理。他們認同『互聯網是有記憶的』這一觀點,個體的真實形象雖然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但網絡形象卻很難變化,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絡上的蛛絲馬跡窺視某一個體的生平事跡。他們更加清晰地意識到個人電子品牌的重要性。
(三)生命價值:尊重真我
相較於X世代和Y世代,Z世代出生於戰後和平的歷史時期,物質生活的相對富足造就了這一代青年對精神富足的想象和行動。無論是『顏值即正義』『人設』還是『腦洞大開』『同人志』都代表了這一代青年在精神文化層面的價值追求和生命體驗。他們出生於互聯網發展之時、成長於數字技術繁榮時期,生命成長完整嵌入數字社會並天然地需要用數字表達自身;在成長過程中,數字技術和互聯網對他們的價值觀念、工作方式和生活風格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與Y世代相比,Z世代不再把精力放在平衡工作和生活上,而是更重視對事業的投入以及發揮個體創造力。他們的工作動機不再只是受金錢驅使,晉昇機會和榮譽獎勵是Z世代努力工作的主要動力。Z世代在使用互聯網、新技術滿足自身需求的過程中也實現著自身價值。這種影響過程體現了他們的價值,但這種價值已經高度差異化和分散化。他們關注的不是普遍的平均值,而是更加細分的群體的價值甚至是被拆解的個體的『某個方面』的價值。
三、Z世代對世界的影響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2020年統計顯示,全球Z世代在2019年達到24億人,佔世界總人口的32%,成為數量最多的一代人。國內統計數據顯示,中國Z世代人群約2.6億人。以『Z世代』為代表的青少年群體的全球性崛起,成為影響世界發展的重要變量。
(一)形成新興政治力量
青年世代的政治認同是世界未來發展的風向標。青年人借助社交媒體,以前所未有的主導議題與鞏固內部共識的能力來表達對政治權力的認可與贊同。作為數字場域的主體用戶,Z世代已成為無法忽視的新興政治力量。這種政治力量更強調個體的興趣偏好和共同價值觀的尋求。
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2020年發布研究報告《步入成年卻前途未卜:迄今為止,我們對Z世代的了解》顯示,相比較於前幾代,Z世代對美國種族和族裔多樣性持積極態度;他們並不認為美國比其他國家更優越。在阿拉伯地區,Z世代的政治能量強大,是中東劇變以來地區『街頭革命』的主力軍,在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阿拉伯國家青年一代成長於中東政治動蕩和治理危機的集中爆發期,目睹了『阿拉伯之春』及其消極影響,拒絕盲從外來說教和強加模式。
(二)改變全球輿論生態
近年來,盡管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輿論導向上做出了積極努力,也產生了一些國際影響,但仍未能改寫以西方為中心的全球傳播體系和西方國家對國際話語權的壟斷。互聯網為全球傳播格局和模式的重新洗牌提供了技術支橕,而Z世代則是變革中的關鍵因素。伴隨移動互聯網成長起來的Z世代,正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影響著全球輿論生態。從受眾需求角度來看,Z世代獲取信息偏好移動端、可視化,這敦促著傳統媒體完成信息可視化變革和敘事風格年輕化轉變。從內容生產來看,第一批Z世代年輕人已經步入媒體行業,成為媒體數字化轉型的直接變革者。
在中國,Z世代出生成長於中國經濟和城鎮化高速發展時期,見證了祖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進程,他們是可以『平視』這個世界的一代。數據顯示,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產品在全球數字應用排名前一千的下載量佔比從2011年的8%上昇至2021年的14%。中國Z世代正在以他們特有的生命內涵、生活特征、生命價值書寫中國、傳播中國。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