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提出『在互聯網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系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等一系列新論斷,統籌推進互聯網發展、安全和治理。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應堅持『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橕』,不斷加強和改進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
堅持『政治引領』,凝聚治理合力。高校須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意識形態的重要論述貫穿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建立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分工協作、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工作體制機制,壓實各級黨委和領導乾部的政治責任、領導責任以及各方直接責任,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以數字技術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賦能,加快推進校報、新聞網、廣播電臺以及官方微博、微信、抖音等傳播平臺深度融合發展,構建主流輿論傳播新格局,不斷增強其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做好網絡意見人士統戰工作,推動統戰與宣傳、保衛、網信、公安等部門優勢互補、共同發力,不斷鞏固和擴大紅色地帶、轉化灰色地帶、壓縮黑色地帶,最大限度凝聚共識。
強化『法治保障』,增強治理定力。網絡不是自留之地、法外之地,依法治網的本質是為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築牢『籬笆』。高校應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員工嚴格遵守憲法以及有關網絡領域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尤其是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以及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互聯網直播、群組、音視頻、跟帖評論管理規定等,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制度體系,守好法律紅線和紀律底線;培育良好的網絡法治意識,以『八五』普法、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等為載體,常態化開展網絡普法安全教育活動,推動網絡安全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保障師生依法安全用網,建立完善網絡安全風險發現、報告、研判、處置機制,堅決依法打擊造謠、欺詐、色情、低俗、暴力、迷信等有害信息在網絡空間傳播蔓延,引導廣大師生科學認識、正確對待、合理使用網絡。
推進『德治教化』,提昇治理內力。隨著互聯網的輿論屬性和社會動員能力越來越強,加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潛在影響,一些網絡道德倫理失范現象時有出現。高校應大力推進『德治教化』,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關於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積極搶佔網絡道德建設制高點,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上傳播,建設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深入實施『大思政課』建設工程,用好網絡『雲課堂』,廣泛開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我是接班人』『重走長征路』『奮斗青春號』等網上主題教育,引導廣大師生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豐富網絡優質內容供給,動員師生積極創作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網絡文學、音樂、微電影、音視頻、動漫等作品,讓科學理論、正確輿論、優秀文化充盈網絡空間;選樹和培育時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以及思政課名師工作室、網絡名師工作室等,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網絡氛圍。
壯大『智治支橕』,激發治理活力。當前,我國網絡安全人纔數量還存在不小缺口,尤其是實戰型人纔短缺。高校應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要聚天下英纔而用之,為網信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人纔支橕』重要指示精神,走好中國特色網絡安全人纔培養之路。一方面,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不斷提昇高校領導乾部對互聯網規律的把握能力、對網絡輿論的引導能力、對信息化發展的駕馭能力、對網絡安全的保障能力,建設一支講政治、懂網絡、敢擔當、善創新的乾部隊伍;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強網絡空間安全學科專業建設,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通過開設『特長班』『實驗班』、加強網絡安全核心教材建設、舉辦網絡安全競賽和攻防演練等舉措,全面提高人纔自主培養質量,打造一支創新型、復合型、實戰型、應用型網絡安全人纔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