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新疆成為『包郵區』 農家院更火了
2024-06-12 08:52:29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疆成為『包郵區』,讓張秀梅收寄包裹方便多了——

  快遞點更近農家院更火(身邊的經濟故事)

  剁餡炸肉丸、洗菜醃菜、和面烤餅……還沒到飯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園戶村鎮三工湖村一個農家院的廚房裡,幾名廚師已經忙起來了。做好的成品和半成品被一一裝進真空袋,冷藏後配成不同價位的美食禮盒,由上門的郵政快遞車送到不同城市的餐桌上。

  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農家院的主人、做餐飲生意20多年的張秀梅一邊招待上門客,一邊直播賣自家的特色美食。節後一盤賬,線上賣出去6萬多元,自家的美食越來越火。

  10年前,在城裡開餐館的張秀梅返鄉創業:裝修院子,拿出看家手藝,開起農家樂。丸子、雜糧餅、榆錢飯……由於色香味俱全,越來越多客人被吸引而來。

  『離得比較遠,再來一次不容易,這丸子能不能給我裝上兩包帶走?』『我留個地址,回頭再給我寄一些。』從2016年開始,陸續有客人提出這樣的請求。

  那時,用快遞寄特產,在當地還是個新鮮事,但張秀梅有點猶豫。她和快遞打交道不算少,體驗卻不怎麼好。

  過去,農家院大量使用的餐巾紙、一次性杯盤碗筷,從網上買雖方便,包裹卻只能送到縣城,取貨時更讓人頭疼——快遞公司不是同一家,只能滿縣城轉。『有一次趕上旅游旺季,一段時間沒顧上取,攢了20多個包裹,分別在五六家快遞點,跑了一上午纔找齊。』張秀梅說。

  猶豫再三,張秀梅還是捨不得送上門的生意。她把菜品打包好,讓家人開車送到縣城的快遞公司。靠著回頭客,她一年能賣出幾萬元,但忙的時候顧不上跑、發貨不及時,有些人就再沒下過單。

  轉變發生在2022年。郵政快遞在離張秀梅家500米遠的村委會設了快遞點,各個快遞公司收到的包裹,凡是要送到村裡的,在縣城分揀出來交給郵政快遞,統一送往村裡的快遞點。寄快遞也一樣,大家把包裹送到快遞點,工作人員統一取走。

  更讓張秀梅高興的是,前不久新疆正式成為『包郵區』,不少電商平臺和快遞公司合作,設置新疆集運倉,開闢『包郵專區』。網購包裝盒、密封袋這些消耗量大的材料,一年能省下五六千元郵費。

  說話間,張秀梅的手機響了,短信提示有快遞送到。『估計是我買的密封袋,之前的快用完了,剛好能接上。』放下手裡的活兒,張秀梅出門取快遞。

  來到500米遠的村委會,穿過正中間的服務大廳,旁邊專門有一間屋子放包裹,鐵皮架子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紙箱和塑料袋。『這不,果然是密封袋!』張秀梅從架子第二層找到了寫著自己名字的大紙箱。

  過了中午,上門的客人不多了,張秀梅還是顧不上休息——上午冷藏的食品可以裝盒了,要趕在快遞員上門之前准備好。手腳麻利地拿起紙箱,張秀梅按照訂單一一裝進不同的食品。『隨著銷量增加,寄件量越來越大,快遞員主動上門攬收,快遞費也有優惠,能便宜一半。』

  『張姐,今天多少盒?』裝完不一會兒,快遞員打來電話。

  『十幾盒,我已經裝好了。地址發你手機,回頭快遞費直接轉賬給你。』張秀梅說。

  下午5點多,天天往快遞點送貨的快遞員開著車上門了,不到5分鍾,十幾個禮盒都被裝上了車。『最多3天就能送到顧客手中,新疆本地的顧客一般第二天就能收到。』張秀梅說。

  -鏈接

  每天1億多件快遞在農村地區流動

  目前我國每天約4億件快遞包裹被攬收,其中1億多件在農村地區流動。不斷提昇的寄遞效能,有力暢通著城鄉經濟循環,也成為激發鄉村消費動能的重要支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縣鄉村三級寄遞網絡逐漸完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看基礎設施,2023年,全國累計建成縣級公共寄遞配送中心1267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28.9萬個。

  看服務能力,2023年,業務量超千萬件的『郵政快遞業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達到143個。金牌項目共產生快遞業務量34.06億件、業務收入163.76億元。

  國家郵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脫貧村快遞進村已實現基本覆蓋,下一步還將不斷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昇末端冷鏈配送能力,加快客貨郵融合發展,探索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農村電商快遞協同發展模式,讓農產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進村的雙向流通渠道更加暢通。

  (本報記者韓鑫)

  本期統籌:林子夜

  版式設計:蔡華偉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