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當前,全國冬小麥機收正由南向北加快推進。截至6月5日,四川、湖北麥收已結束,安徽、河南進度過九成,陝西過四成,蘇魯晉冀等省即將進入收獲高峰。當前機收作業前沿已到臨汾、安陽、棗莊一線,很多作業機具正陸續向北轉移。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位於機收一線的農機手——山東『棗莊農耕農服』作業隊的隊長楊斌。今年麥收季,他帶領20多名農機手先後轉戰河南、安徽和山東多地,搶抓時效,幫助種植戶們顆粒歸倉。同時,他也是個視頻博主,通過網絡跟更多人分享『戰三夏』的火熱。
凌晨2時20分,『棗莊農耕農服』農機作業隊的隊員們結束了在安徽10天的麥收後,通過板車運送農機,連夜趕回山東老家。在臺兒莊高速口,將農機卸車後,大家兵分兩路,繼續收割作業。楊斌的農機體量大,必須借助專業卸臺的幫助,在農機裝備公司卸車後,檢查完農機設備,已經是凌晨4時30分,楊斌和隊員們支起帳篷稍作休息。

28歲的楊斌是作業隊最年輕的農機手,也是隊長,已經有8年跨區機收的經驗,從南到北幾乎跑遍了我國的小麥主產區。
到了地頭,來不及跟早已來等候的家人多做交談,楊斌簡單吃了幾口早飯,就上車開始作業。機收隊的麥收作業計劃已經排到了6月底,一點也不能耽誤。

『棗莊農耕農服』農機作業隊隊長楊斌稱:『我收小麥像有強迫癥一樣,不希望有沒收到的地方,不能看到地裡還有站著的麥子,必須都給它摟乾淨。從安徽、河南一直走到我們山東,一路收過來,今年的收成還是不錯的,也是一個豐收年。』

除了強迫癥,在農機方面,楊斌還是個不折不扣的『裝備黨』。每年都會更新農機裝備,談起各種技術參數更是如數家珍。
連軸轉的持續作業,收割機皮帶突然冒煙了,楊斌通過檢查發現了原因——折疊糧倉裡有鏈條脫落,導致提糧筒堵塞,皮帶松動,他立馬上手維修。

根據作業實踐中的觀察,楊斌還發明了一套裝備,加裝到原有收割機上,可以實現麥稈打碎與保留的一鍵切換,正在申請專利。
麥收季節,每天持續工作十幾個小時,辛苦,也難免枯燥,但楊斌有自己的『解壓』方式。
楊斌稱:『我會自己唱唱歌,哼哼小曲兒啥的,也會不定時地開一下網絡直播,讓更多人看看「三夏」期間的搶收作業是怎麼收割的。我的粉絲都是同行業的,不忙的時候我們也會開直播交流下跨區機收的經驗,包括機械的維修、保養、改裝等。』
作為隊長,楊斌不僅要自己收好麥子,還要考慮怎麼給服務隊找更多的活兒。利用休息時間,他把服務隊的工作場景拍攝制作成做短視頻,發到社交媒體上。

夕陽西下,收割機仍然在豐收的田野上奔馳。當天的作業計劃完成時,已經是次日凌晨。

楊斌稱:『到現在已經有15個小時了,早上5點多就起來了,確實辛苦,雖然辛苦,但也有所成就。看著一大片一大片的麥子全被收乾淨,一點兒也沒有剩,心裡是蠻自豪的,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