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6月6日電 題:清除『灰黑產』頑疾呵護好孩子眼睛
新華社記者 馬曉媛
6月6日是第29個全國『愛眼日』。正在進行的全國『愛眼日』宣傳教育周活動中,青少年兒童的近視防治問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扯上『權威專家研發』『重點項目支持』等幌子,兜售所謂的『高科技』儀器;打著『傳統中醫藥』的旗號,把眼部按摩、中藥熱敷、穴位刺激等吹成神方;誇大產品功效,把普通葉黃素、藍莓飲料、明目貼等產品賣出高價……近年來,打著『近視防治』旗號、緊盯家長錢包的各類套路、花樣層出不窮,各種市場亂象屢禁不止。
亂象難絕的背後,是家長對孩子視力健康愈發重視,卻面臨市場正規服務供給不足的難題。
一些不良商家以專業術語、醫學原理為噱頭,誘發家長對孩子視力健康的焦慮,炮制各種銷售話術,收割家長們的錢包。更有甚者,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直接威脅孩子健康。
相對於數量龐大的經營主體、不斷迭代更新的近視防控技術,地方市場、衛健、食藥監等相關部門面臨力量不足、監管能力有限的窘境。同時,這個市場涉及多個領域,各部門單打獨斗,難以形成監管合力。
清除近視防治『灰黑產』頑疾,事關孩子健康和家庭幸福,根本上還要強化多方協作,加強系統管理。
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在准入門檻、行業標准、服務要求等方面劃定明確紅線,紮牢監管籬笆,形成公開透明的社會監督環境。
與此同時,社會各方要加大科普宣傳力度,幫助家長深入了解有關兒童視力保護的科學知識,打破心理焦慮,提高消費鑒別力。
保護孩子的視力,最好的辦法還是讓他們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良好的用眼習慣、正確的護眼方法。只有社會、學校、家長共同努力,纔能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