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報制作:方金洋
新華社天津6月3日電 沿著海河三岔河口西岸的張自忠路,來到天津古文化街,古色古香的建築映入眼簾,一路可見高低錯落、韻味十足的街面店鋪,歷史文化底蘊、現代時尚感與市井煙火氣在此交織。
天津古文化街,又稱『津門故裡』,是天津最早的民俗、文化、商貿聚集地。穿行於長達600多米的主街上,中華老字號、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商家林立。在新業態、新功能的滋養下,傳統的老街『活起來』,引得來此『打卡』的人們三步一駐足。
游人在天津古文化街游覽。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熱鬧喧嚷的老街上,有處店鋪很是顯眼,黑漆金字的木制牌匾上寫著店名『楊柳青畫店』。走進其中,一張巨幅楊柳青木版年畫經典作品『年畫娃娃』佔據『C位』。環顧四周,潮流T恤、立體畫擺件、冰箱貼等各類創意產品琳琅滿目。
楊柳青木版年畫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這裡經營多年的楊柳青畫店,既堅守傳統年畫市場,也開發出一批融入了楊柳青年畫經典元素的文創產品,將傳統藝術賦予新生命。
『近年來,門店的年畫銷售額與文創產品銷售額均有所提昇。』位於古文化街的楊柳青畫店經理楊凱說,『我們把楊柳青年畫的元素提取出來,以文創產品為載體「上新」,獲得很多年輕人的喜愛。』
經數十年搶救性保護,天津楊柳青畫社收集到6000多塊古版、2萬多張年畫。『這些古版、古畫需要被開發出來重新適應新市場,我們每季度都會根據館藏更新產品,讓年畫不僅是「過年的畫」,延續年畫的「壽命」。』楊凱說。
游人在天津古文化街游覽。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位於楊柳青畫店對面的津藥達仁堂同樣在『活化』中找到了自信。今年初,該店進行昇級改造,成為集中醫藥文化展覽、非遺技藝展示、產品體驗銷售於一體的綜合展館,讓游客在此更好了解中藥的價值。
拾級而上,一縷中藥和咖啡混合的幽香撲面而來。『梅半含霜』『采菊東籬』『紫蘇梅飲』……各色咖啡、茶飲富有詩意的名字引得人想一探究竟。櫥櫃裡,『桂花扇』『招財進寶』『花開富貴』等國風甜品也吸引不少游客到此尋味。
『我們將茯苓、五味子、肉桂、枸杞等多味中藥融入咖啡、茶飲和甜點中,打造了「跨界融合」的創新產品。』津藥達仁堂健康生活館館長李莉說。館裡根據季節推出應季新品,前來『探新』的消費者非常多。
這是天津古文化街的津藥達仁堂內一景。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踏上主街的石板路,茶湯、熟梨糕等特色食品小鋪裡香飄四溢,吆喝聲不絕於耳。走進『中華老字號』企業桂發祥和果仁張兩家老品牌攜手打造的『聯合店鋪』,各色體型小巧便於攜帶的小麻花、益糖和高纖麻花、多種口味的瓜子和果仁包裝精美、琳琅滿目。
『顧客可以一站式購買不同品牌的年貨產品。』果仁張古文化街店店長孫卓說,『隨著時代變遷,我們的產品不斷創新,以適應老百姓的口味。現在光顧店鋪的年輕顧客越來越多。』
泥人張、耳朵眼炸糕等老字號店鋪游客盈門;老美華、津門蔡氏貢撣等津韻非遺人氣滿滿……漫步古文化街,昔日的漕運碼頭,如今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天津市南開區古文化街管委會副主任王瑩介紹,近年來,古文化街景區年最高游客接待量達1300萬人次。今年『五一』假期,景區單日客流量達到創紀錄的29.4萬人次。
『這條老街承載著天津的文化記憶,充分展示了「老城津韻」的底色。』天津市南開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王敬說,如今,景區將傳統民俗韻味疊加新文旅元素,打造了一系列文旅消費新業態、新場景、新產品,滿足了游客多元化休閑消費的需求,讓古文化街成為游客了解天津民俗、感受天津民風、體驗天津生活的絕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