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的王添寶大學畢業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從實習生躍昇為一名自動化工程師。
這名年輕的工程師每天工作的智能檢驗中心和他同樣『年輕』,那是天津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程鋼鐵』)這家鋼鐵龍頭企業向智能制造躍昇過程中的數字化轉型標杆項目。
王添寶是天津市首個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訂單班』的學員,畢業於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與榮程鋼鐵及天津市海河教育園區共同聯手打造的『政校企協同工程師涵養班』,同期參加培訓的有31名學員,其中27人順利通過理論和實操考核,拿到了全國首次頒發的數字技術工程師智能制造專業技術等級證書和職稱認定證書。
從入選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那刻起,王添寶的成長就走上了快車道。去年,企業技術研發中心質檢處上新了一套代表行業一流水平的智能快速檢測系統,他參與了系統『從無到有』的建設,因為出色的表現,年紀輕輕就挑起智能系統軟件運維的大梁。
和榮程鋼鐵一樣,近年來,中國制造的數智化轉型也走上了快車道。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中國也正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預計達到56.1萬億元,同比增長11.75%。在天津,數字經濟GDP佔比已超過50%,和全國很多城市一樣,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當地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而與此同時,中國數字人纔缺口持續擴大。德勤中國公司發布的《產業數字人纔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指出,我國當前數字人纔總體缺口在2500萬至3000萬,大量數字化、智能化的崗位湧現,對數字人纔的需求與日俱增,人纔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培養一批既懂產業技術又懂數字技術的復合型人纔,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產業轉型的關鍵因素。今年4月,人社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加快數字人纔培育支橕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指出要緊貼企業發展需求開設訂單、訂制、定向培訓班,培養一批既懂產業技術又懂數字技術的復合型人纔,不斷提昇從業人員數字素養和專業水平,助力產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數智化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數字經濟時代,讓不少傳統制造企業暴露出諸多發展的問題:有限的人力與穩產擴產的矛盾顯現;各生產單元的信息孤島問題制約了生產效能;質量、成本、環境、穩定性等方面的問題都亟待解決……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制造正在成為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昇級的重要動力。榮程鋼鐵負責人直言:『數智化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生存發展的必答題。』
『過去,進廠的煤炭、焦炭、礦粉等原料都依靠人工來檢驗,現在工人不需要再走到那些原料旁邊,可以直接讓工業機器人去乾活兒。』王添寶說,智能質檢系統已經把人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當滿載著原材料的貨車開進廠區,機器的『眼睛』和『手臂』就開始工作了,通過自動取樣、3D掃描等自動化手段,直接把數據傳輸到工廠的『智慧大腦』。
作為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與榮程鋼鐵聯合培養的首批智能制造專業數字技術工程師,王添寶去年正式入職,如今他和另一個工程師負責3個自動化車間的運轉,王添寶負責其中軟件系統的運維。
榮程鋼鐵人事處長商凱濤注意到,這批年輕人上手快,來了就能上崗;對新技術掌握快,能快速適應企業技術迭代的速度,與企業一起快速成長。
榮程鋼鐵是國內較早一批擁抱數字時代、加速智慧轉型的鋼鐵企業,如今,這裡建起了全球領先的『5G+水土雲工業互聯網平臺』智慧工廠,形成了『智雲、智運、智造』三智合一模式;部分生產崗位實現了人工智能化,用數字化管理鋼鐵生產全過程。
王超說,企業智能化裝備每年都在迭代,剛建成了快速理化分析中心,馬上就上線快速質量檢驗系統,各個領域的智能化系統都在持續昇級,『每一步革新,都需要大量人纔去支持』。他說,希望能在更短時間內找到更優秀的人纔,能啃硬骨頭,敢於向企業轉型發展需要攻堅的關鍵領域衝鋒。
去年3月,天津市人社局調研組深入民營企業調研時了解到,榮程鋼鐵正在經歷數字化轉型昇級,急需大批數字人纔。了解到用人企業的實際需求,天津市人社局立即與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北方人纔市場、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共同研究,在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與榮程鋼鐵合作的產教融合『工程師涵養班』的基礎上,引入數字人纔培育項目,招收應屆畢業生組成首個數字人纔產教培融合『訂單班』,解決企業難題。
探索『產教培』融合實現精准培養
為了培養企業轉型發展急需的數字人纔,首個『訂單班』培養的是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智能裝備與產線應用方向的初級人纔。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校企合作與就業處副處長朱雲龍介紹,學校把企業培養要求納入教學計劃,精心配備師資、編寫教案,安排實訓室作為教學場地,學員可以在教學中現場使用教學實訓設備。
結合教材和企業數字化崗位需求,課程安排了智能制造概論、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工業人工智能、產品建模與仿真、工廠仿真及優化、工藝設計與規劃、智能裝備與產線單元、MES系統與應用、數字孿生與虛擬仿真調試、現場安裝與調試技術、智能倉儲單元虛擬調試等12項課程,學員也要到企業現場了解技術應用場景,甚至可以參與部分項目的研發,找到每個人感興趣的方向。
王添寶就是在企業現場找到了自己擅長做的事。他坦言,自己在學校成績中等偏上,『不是那種成績特別好的學生』,但他平時喜歡琢磨、動手能力強,到了企業的自動化車間,他發現跟自己想象的工廠完全不一樣。
他在學校學過編程,無非就是在電腦上輸入各種代碼程序,可到了企業的教學現場,工程師拿出一個像打游戲時用的手柄,像打游戲一樣,『走一個流程記一個點,根本不用帶電腦就把一個機器人軌跡的程序編完了』。
這個場景讓他感到興奮又好奇,『跟學校學的很不一樣,挺有意思』。他也清醒地意識到,一線產業革命已經日新月異,自己要花很多時間再去多學一點東西。學校注重實訓的教學特色也讓他受益,工廠裡那些揮舞的機械臂,他在學校的實訓車間操作過,『所以上手很快』。
他的『老師』更多了。除了學校的老師、企業的師傅,還有來自自動化裝備供應商的工程師團隊。隨著智能檢測系統一點點安裝、調試,這個年輕人邊乾邊學,他要負責去照顧好這些『聰明』的大家伙,一旦出現問題,他必須快速解決,否則會給整個企業生產帶來很多損失。如今,他正在研究如何進一步優化工藝、提高效率,同時也在參與制定相應技術文件,包括標准化操作流程、安全生產等。
經過系統學習和實踐後,第三方評價機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對訂單班學生進行了嚴格考核,參加培訓的31名學員中有27人順利通過理論和實操考核,通過率達87%。這批學員獲得智能制造專業技術等級證書後,采取『免申即享』方式,直接認定生成助理工程師職稱證書。
王超說,全部31名學員經過系統學習,看到了傳統產業融合數字技術帶來的高效率、高效益,堅定了從事數字技術崗位的信心,已全部簽約入職。
2023年7月,在全國首次智能制造專業技術等級證書和職稱認定證書的頒發儀式上,天津市人社局副局長鄭巴音表示,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對於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具有重要支橕引領作用,也標志著天津探索出『政、企、校、行業』協同培育數字人纔的新模式。
讓個人與企業一同走上高質量發展『快速路』
《行動方案》明確提出,用3年左右時間,紮實開展數字人纔育、引、留、用等專項行動,提昇數字人纔自主創新能力,激發數字人纔創新創業活力。
目前,天津市以優化人纔發展生態為突破口,組建了高端裝備和智能制造、電子信息與大數據等十大產業人纔創新創業聯盟,把數字人纔集聚的龍頭企業聯盟作為數字人纔培育重點,已匯集工程師4.7萬人。
為了支持數字人纔培養,天津市人社局會同市財政局出臺了數字人纔培育項目配套政策,貫通了繼續教育體系、職稱管理體系、職業培訓體系,學員憑項目取得的專業技術等級證書,可對應認定為助理工程師、工程師或評審為高級工程師,立體化、全方位的政策支持體系極大地激發了人纔持續學習的動力。
產教培融合的數字人纔訂單班模式,也成為促進高質量就業的『新通道』。訂單班學員胡興頂現在是榮程鋼鐵的機械點檢技術員,是智能車間的『啄木鳥』,要通過巡檢及時發現可能出現問題的點位。這個崗位看似枯燥卻對他充滿挑戰,每天巡檢時,他總會琢磨如何優化工序、降低成本、提高產能的改進方案。入職不久,他就向企業提出過一些合理化建議,並獲得了相應的獎勵。
『我們非常歡迎那些既掌握數字技術實際運用方法,又有實際操作能力的年輕人,能快速把所學知識與企業實際所需融會貫通。』王超說,企業還為獲得數字人纔專業技術等級證書的年輕人,每月增加技術等級補貼,『就是要進一步體現個人價值,幫助他們和企業一起走上發展的快速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胡春艷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