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中國風』成舞臺主角 傳統文化助推演出市場『一路繁花』
2024-04-20 10:07:50 來源:人民網  作者:韋衍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968天、62座城市、500場。4月17日,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裡江山圖》在上海迎來了第500場演出。自2021年首演以來,『青綠熱』持續昇溫,『二刷』『三刷』的觀眾比比皆是。『就像是走進了畫中景,非常唯美與浪漫。』一位觀眾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寫道。

  篆刻人精雕細琢、磨石人訪山研石、制墨人千錘百煉……舞臺上,舞者以絢爛之身,勾勒出無垠山河,不僅帶領觀眾走進了《千裡江山圖》作者王希孟的內心世界,更傳遞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審美精神意象。

  值得一提的是,這抹風靡全國的『青綠』,在3月已經飄洋過海,在新加坡完成了海外首演。『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是我們的重要工作。』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景小勇說。

  2023年以來,全國演出市場強勢復蘇,『中國風』成為舞臺藝術的主角。以古開今、傳承創新的舞臺實踐精彩紛呈,折射出文藝工作者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承發展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蓬勃創造力。『一票難求』『場場售罄』的票房成績,也反映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當代觀眾的持久吸引力。

  『若不為官,可快意江湖;既已入仕,當濟世安民』『我初心如是,老亦如此』……近日,話劇《蘇堤春曉》在北京上演。該劇以蘇軾兩次治理杭州為主線,徐徐展現北宋文豪蘇東坡跌宕起伏的一生。該劇舞臺由17組高大的多媒體屏風組成,由高清LED和全息紗幕兩層介質疊加,每一塊紗幕都是一幅豎軸古畫,組合在一起又形成橫軸古畫。

  今年春天,民族舞劇《紅樓夢》在北京、蘇州、臨沂等城市先後上演。自2021年9月首演以來,歷經多輪巡演的《紅樓夢》熱度不減。該劇根植中國經典文學的土壤,通過精湛的舞蹈動作語匯和富有設計感的舞臺空間構建中華美學的意境和氣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成功轉化。

  值得一提的是,以沈浸式體驗、場景式消費為突出特點的演藝新空間正受到年輕人的廣泛追捧。新穎的演出內容、模式與業態備受關注,為人們的文旅消費提供更多樂趣與可能性的同時,也為推動傳統煥新和藝術創新提供了新思考。

  一段時間以來,新國風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在短視頻平臺走紅,熱度從線上傳到線下,大批觀眾從全國各地趕到杭州,希望能走入劇場欣賞演出。而之所以叫『環境式越劇』,是因為它打造了與同名電影中相似的客棧環境,舞臺為客棧內部結構,觀眾席為客棧用餐區域。對年輕人來說,逼真的場景呈現和熟悉的經典劇情降低了戲曲欣賞的門檻,將傳統文化的魅力潤物無聲地傳遞到觀眾心中。

  1月,已有兩百餘年歷史的北京湖廣會館重張開放。沈浸式戲劇《湖光洄夢》在短短一小時內用活了湖廣會館的各處空間——窗櫺、過道、連廊、戶外院子、文昌閣、老戲樓、後臺等,都成為表演空間。融戲於景,戲景相融,為身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的老會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京劇,提供了全新的打開方式。

  數據顯示,2023年小劇場、演藝新空間等演出場次18.69萬場,與2019年同比增長471.07%;票房收入48.03億元,與2019年同比增長463.13%。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表示,演藝新空間拓展了演藝產業鏈,構建了消費新場景,推動著演出行業的轉型昇級和創新發展,這種新型模式不僅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也為文旅市場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海報設計:實習生丁雅潔)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欄】網絡同心 文明同行 【專題】網絡同心 文明同行 【專欄】網絡同心 文明同行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