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以生命赴使命 用熱血鑄忠魂
2024-04-06 15:09:27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圖①至圖④分別為蔣久華、吳伯華、黃光德、劉愛國。

  資料圖片

  圖⑤:日前,福建省公安廳在福建公安英烈紀念園開展『致敬公安英烈激發奮進力量』主題黨日活動。林加煒攝

  每到清明時節,我們總會想起那些為了守護人民安寧、社會公平正義而獻出寶貴生命的政法英烈們。他們用生命譜寫下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詩篇,匯聚成照亮公平正義的耀眼光芒,構築起維護國泰民安的銅牆鐵壁。

  ——編者

  四川青神縣公安局青竹派出所原二級警長蔣久華——

  赤膽忠誠暖心為民

  本報記者張天培

  2023年4月17日,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城區某加油站旁的竹林深處,發生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搏斗。

  當天13時左右,青神縣公安局青竹派出所二級警長蔣久華帶領兩名輔警開展走訪巡查時,發現一名形跡可疑人員,立即上前詢問盤查,不料對方突然持刀相襲。蔣久華沒有絲毫猶豫,迎刃而上,卻不幸被歹徒連刺數刀,鮮血浸透了警服。最終蔣久華經全力搶救無效去世,46歲的生命就此定格。

  『晚上睡不著,一閉眼就是蔣哥負傷時的場景。』當天和蔣久華一起巡查的輔警李俊回憶,當時,蔣久華從背後抱壓控制歹徒,沒想到歹徒持刀瘋狂揮刺,致使蔣久華左腋下方中刀,瞬間血流如注,但蔣久華保持抱壓姿勢絲毫沒有松勁,直至歹徒被完全制伏,倒在血泊中的蔣久華纔松開手。『任由我們呼喊,他再也沒睜開雙眼。』李俊淚流滿面地說。

  赤膽忠誠,誓言無聲。蔣久華從警20年、入黨19年,當過2年輔警、3年巡警,在禁毒戰線上奮戰過5年,也在派出所十年如一日服務群眾,將根深深紮進基層,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奮斗奉獻。在同事的記憶裡,他忙碌,認真負責,工作狂;在老百姓的印象裡,他溫暖,善良勇敢,熱心腸。

  蔣久華2003年12月以優異成績考入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公安局,2008年3月被調至縣公安局禁毒大隊。在同事眼中,蔣久華誠懇踏實、業精技強、辦案漂亮。在涼山工作的10年間,蔣久華共辦理刑事案件300餘起、行政案件500餘起。

  從涼山到眉山、從高原到平原,蔣久華的崗位不斷變化,但不變的是從警初心。2014年,他調入青神縣公安局的農村派出所——黑龍派出所。他和村民聊莊稼保生長妙招,和村鎮乾部調解村民糾紛,把群眾工作做到群眾心坎裡。在農村派出所期間,他先後化解村民矛盾400餘起,救助困難群眾120餘人次。

  『久華做事親力親為,不管髒活累活都搶著乾。』回憶起與蔣久華一起工作的點點滴滴,曾在黑龍派出所工作的民警滕敏熱淚盈眶。在農村派出所的8年間,蔣久華參加近10個專案,破獲110餘起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00餘名。

  沈在社區,暖心為民。2021年,蔣久華來到青竹派出所,成為一名社區民警。蔣久華用真誠付出贏得轄區群眾的理解與信任。在社區民警崗位不到2年,蔣久華進百家門、知百家事,工作日記換了一本又一本,先後深入轄區16條街道,入戶走訪900餘戶,積極參與防范電詐宣傳並為群眾止損200餘萬元。

  春日的陽光透過茂密樹枝,斑駁光影映在青竹派出所門口的學習展板上,蔣久華走訪排查護民安的藏藍身影格外醒目。『青神出了一位一身是膽、不畏生死的英雄,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追悼會上,當地群眾淚別英雄。

  上海長寧區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原主任吳伯華——

  在辦案中解『法結』化『心結』

  本報記者張璁

  2023年最後一個工作日,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原主任吳伯華一如既往地在工作崗位上忙碌著。這天一大早,他就前往看守所開展節前安全檢查,不料在與同事討論工作時突發腦出血。3天後,吳伯華經搶救無效去世,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42歲。

  從審查起訴到控告申訴、社區檢察,從案件管理到刑事執行檢察等,吳伯華在近20年的從檢生涯裡,歷經多個崗位,始終以精益求精的精神鑽研業務、開拓創新,是名副其實的『多面手』『用心人』。

  調離案件管理崗位前,吳伯華在『質檢員』的陣地上堅守了8年,力求讓每一個司法案件經得起檢驗。在吳伯華的推動下,長寧區檢察院邀請人民監督員廣泛參與案件質量評查。為確保人民監督員『真監督、講真話、建真言』,從案件抽選到案卷准備,吳伯華和同事把每個環節做實、做細,最終人民監督員的合理意見建議采納率達到100%。

  在同事的印象裡,吳伯華的業務素質過硬。同事一時找不到、記不起的規章制度,他都爛熟於心,隨問隨答。作為檢察業務的關鍵環節,案件管理要匯總各條線的業務數據、研判單位的整體業務形勢、密切與各部門溝通交流……吳伯華每天需要接聽大量電話,碰到各種問題,他總是一遍又一遍地溝通解釋、幫助分析,成為『問不倒』的數據行家。

  吳伯華不僅有對檢察事業的熱誠與堅韌,更始終秉持『如我在訴』的意識和情懷,用心用情用力解『法結』、化『心結』。

  有一次,吳伯華提審涉嫌販毒的單親媽媽李某,現有證據雖然已經足以定罪,但面對無可辯駁的事實和證據,李某卻百般抵賴。吳伯華明白,他辦的不僅僅是案子,更是別人的人生。

  『家裡還有什麼牽掛嗎?』吳伯華輕輕地一句話,瞬間打開了李某的心扉,她不禁掩面痛哭。原來,她與母親及3歲的兒子相依為命,近日又聽說母親中風,情緒極度低落。了解情況後,吳伯華不僅前往李某住處探望其母親和兒子,還多次走訪李某所在的居民區,為其母親就醫、孩子入園奔走,並最終一一妥善解決。當審訊室裡的李某看到母親的囑托、孩子的笑容,她終於卸下了心防,如實供述了自己的全部犯罪事實,並檢舉揭發他人犯罪,經查證屬實,構成立功。

  吳伯華生前最後一個崗位是負責刑事執行檢察工作。憑借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和細致入微的思考,他通過巡監、談話、查看監控等方式,用一雙『火眼金睛』敏銳查找監管場所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糾正意見,給出真招實招。

  『10點我們一起去巡監吧。』這是吳伯華離世前與同事說的最後一句話。他始終踐行著人民檢察官的初心和使命,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廣西平果市人民法院原一級法官黃光德——

  用好『情理法』促進案結事了人和

  本報記者魏哲哲

  一段時間過去,依然無法抹平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果市人民法院乾警心中的悲傷和懷念——2023年5月25日,他們的同事平果市人民法院一級法官黃光德,在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去世,離開了他堅守32年的審判崗位。

  就在倒下的當天上午,他還牽掛著前一天審理的買賣合同糾紛案,到單位的第一件事便是找到書記員廖春棉,叮囑她認真核校案件數據。廖春棉沒想到,這是黃光德交給自己的最後一項工作。

  黃光德於1991年調入平果市人民法院工作,先後在舊城人民法庭、民事審判庭、立案庭、執行局等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

  他辦案十分注重案件審理的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相統一。在審理某企業和某公司的合同糾紛案件中,黃光德帶領書記員深入廠房、車間,了解案情。他發現,雙方對於尚欠費用數額並沒有爭議,但是被告不願意支付建設進度滯納金。哪裡有爭議,哪裡就重點普法、消除分歧。在判決書上,黃光德詳細釋明了支持原告主張滯納金的相關法律規定,並清晰列出了滯納金的計算方式。

  『收到判決書之前,被告還很有情緒,看到判決書之後,被告表示心服口服、服判息訴。』廖春棉介紹,黃光德還對原告企業在合同上存在的漏洞、風險進行了提示,不僅維護了原告的合法權益,還推動完善了企業管理。

  『每一個案子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黃光德將群眾放在心頭,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每一起案件。近5年來,黃光德共受理民事案件1714件,審結1670件。

  2022年初,25名農民工因被長期拖欠9萬餘元工資,多次討薪無果後將包工頭及分包公司告上法庭。了解情況後,黃光德立即聯系被告,並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公司經營情況,耐心釋法析理,告知不履行義務將承擔相關法律後果。經多番溝通協調,包工頭及分包公司同意償還拖欠工資,25名工人共9萬餘元工資全部追回。

  『法律有尺度,也有溫度。』黃光德常到當事人家中走訪了解案件情況,當事人因病無法出行,就將庭審開到當事人家中。李某亮原本在做生意,但因為生病,家裡的重擔落在了妻子身上。為了順利代理李某亮生意上的事,李某亮的妻子向法院申請確認李某亮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黃光德在承辦案件第一天便登門走訪,第二天就到李某亮家現場審理,李某亮的妻子當天就拿到了判決書。

  黃光德常說:『群眾到法院打官司,我們要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老百姓著想。』在黃光德的一本工作筆記裡,扉頁上寫著『盡忠職守,奉公守法,公正廉潔』,他用32年的堅守詮釋了這12個字。

  山東濰坊監獄十四監區原二級警長劉愛國——

  用辛勤耕耘書寫不凡人生

  本報記者張璁

  在領導同事們眼中,劉愛國是個『實乾人』。

  劉愛國生前任山東省濰坊監獄十四監區二級警長,從警27年來,他紮根監管改造一線,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業務本領。

  2017年5月,罪犯李某被調入了劉愛國所在的分監區。李某因犯搶劫、強奸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9年,入獄後因不服從管理,抗拒改造,讓乾警們感到頭疼。

  這樣的罪犯如何改造?劉愛國認真梳理李某的相關情況,采取針對性較強的改造感化舉措。

  雖然改造難度大,但劉愛國絲毫沒有畏難,他綜合利用個別談話、挖掘閃光點、細化考核等方法逐步建立信任,還注重發揮親情感召作用,通過親情幫教活動使李某與家人建立穩固親密的關系。經過堅持不懈的教育幫扶,李某不僅成了監區級改造積極分子,還參加監獄組織的懺悔演講,幫助更多罪犯反思悔過、積極改造。

  實際上,劉愛國所在監區的罪犯,大多改造難度較大。他憑借多年積累的經驗,始終孜孜不倦提昇罪犯教育引導質量,特別是他充分利用監獄近年來推行的『心橋』聯系手冊攻心治本,充分尊重每一名罪犯,逐一解答他們的疑慮困惑,對他們的回復從不敷衍應付,真心實意幫助罪犯從『心』開始,走向『新』生。

  20多年來,劉愛國對待工作始終任勞任怨,認真負責。面對所在監區值班警力緊缺問題,他不推不躲、奮勇擔當,每次執勤總是提前到達崗位。當監區其他同志無法參加值班備勤時,他總會主動請纓,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替班換班。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提前到崗10分鍾』成為監區交換班時的慣例,團隊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大大提昇。

  劉愛國值勤時毫不含糊、一絲不苟,點名、記錄、巡查、談話教育……每個環節都認真細致。他說:『工作就是一個環節緊扣一個環節,哪個都不能省、不能松懈,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瑕疵累加起來可能就會給監管安全埋下大隱患。』

  2022年7月13日,劉愛國在執勤時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年僅54歲。劉愛國用自己的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書寫了重塑靈魂、育新育人的不凡人生。

  版式設計:張芳曼沈亦伶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網絡中國節·清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