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逐『綠』而行:中國合力保護長江水生態
2024-03-24 10:54:14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作者:

??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拍攝的『萬裡長江第一灣』(2021年7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呂雪莉攝

  新華社西寧3月23日電題:逐『綠』而行:中國合力保護長江水生態

  新華社記者李琳海、董雪、王金金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從青海奔流到上海,多年來,各方力量合力保護長江,共護一江水。

  『治多』在藏語中意為長江源頭,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有著『萬裡長江第一縣』之稱。22日,一場名為『愛水·護水』的志願分享會在該縣舉行,多桑·纔仁多傑拿出精心拍攝的照片,與當地牧民分享家鄉變化。

  24歲的多桑·纔仁多傑家住治多縣多彩鄉達生村,這裡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多彩鄉境內擁有長江源古老冰川,萬裡長江重要支流聶恰河從該鄉穿境而過。

  2018年,多彩達生索布查葉水源保護青年志願服務隊成立,160多名志願者參與到長江水源保護中。作為一名生態保護志願者,纔仁多傑平日和同伴們負責巡護山水、撿拾垃圾、監測野生動植物等。

  『每次看到奔湧的長江順流而下,我們心中總有難以言說的感情。夏季,看到漫山遍野的野花以及雪豹等珍稀野生動物,感覺小時候家鄉的模樣又回來了。』纔仁多傑說。

??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麻多鄉約古宗列曲附近,生態管護員在巡護(2022年4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張龍攝

  多彩鄉黨委書記老松伊西說,近年來,達生村重點傳承和打造水源保護理念,初步形成了以生態保護為核心的水文化符號,青年志願者工作隊定期對水源進行監測,對江源地區的生態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

  從2010年至今,在政府幫助下,多彩鄉共監測出1337個水源,僅在達生村境內便監測出767個水源、125個湖泊、70個不凍泉、25個冰川水源……

  一路奔騰六千多公裡,長江最終在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奔流入海。不同於長江頭未經人工雕琢的自然之美,長江尾是中國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這裡人口稠密,寸土寸金。

  守護一江清水,從污水處理抓起。

  在上海,一個每日處理規模高達120萬立方米的竹園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拔地而起,在2024年初正式投入運營,處理後的水質遠優於排放標准。

  上海城投水務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洪介紹,近年來,上海通過新增污水處理廠、在污水處理廠間建設連通管等方式不斷提昇生活污水處理能力。

  黃浦江是長江匯入東海前的最後一條支流,從上海穿城而過。記者在黃浦江采訪看到,這裡有專門的船只穿行於船舶之間,在水上免費接收船舶上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船舶污染物,如同陸地上的垃圾車。

  據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水上管理處介紹,上海已開行十餘條船舶污染物流動接收線路,同時設置了十餘個船舶污染物公共固定接收點。

  美麗長江成為野生動物詩意棲息地。可可西裡位於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從高空俯矙,可可西裡橫跨昆侖山、可可西裡山、唐古拉山,境內有青海省第一高峰布喀達?峰,卓乃湖、庫賽湖等百餘個湖泊星羅棋布。

  每年,大批藏羚羊在可可西裡腹地遷徙產仔。目前,可可西裡藏羚羊數量超過7萬只,巡山隊員尼瑪紮西說:『看到藏羚羊自由飛奔在卓乃湖,我們再苦再難都值了。』

??2023年5月29日,在青海可可西裡,一群雌性待產藏羚羊通過青藏公路。新華社記者張宏祥攝

  上海市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則擁有豐富的灘涂濕地,是?鷸類水鳥的遷徙中轉站,也是雁鴨類、鶴類、鷗類等水鳥的重要越冬地。得益於持續推進的生態修復、打擊獵捕等工作,近年來保護區相關鳥種和數量監測數據屢創新高。

  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冬天,小天鵝、白頭鶴等珍稀鳥類飛抵保護區,小天鵝的最高數量近2300只,更有東方白鸛、鵜鶘等鳥類創下保護區有記錄以來的數量新高。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鳥類,加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隊伍中,保護區探索在不影響鳥類的前提下,以舉辦社區觀鳥生活節的方式把公民科學調查隊請進保護區。

  『親眼看到這些鳥,我感到很震撼!以後會多參加保護灘涂濕地、保護鳥類的志願者活動。』觀鳥愛好者趙天天說。

責任編輯: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