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州雅江縣是一座小城,面積755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3萬。
發源於巴顏喀拉山的雅礱江從縣城穿境而過,山風呼嘯,江水奔流,雅江人常年枕著風聲和水聲入眠。這裡森林資源豐富,林副產品眾多,給當地村民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3月15日17時許,雅江縣呷拉鎮白孜村發生一起火情。因火場風力突然增大,火勢迅速擴大蔓延,打破了雅江原本的平靜。截至3月18日,超2700人參與此次撲救,已撲打清理火點、煙點590餘處。
目前,山上的救援人員仍在晝夜鏖戰;山下,眾多市民加入志願者隊伍。前後方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匯聚起堅韌又溫暖的力量。
從考核場直奔火場
他說:『別讓我媽看見我這副模樣』
『快看,張隊長來了。張隊長實際年齡42歲,上山打火以後,看上去就像是有60歲。』在接近臨時駐紮點的山坡上,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隊的通訊員姚強強指著坡上走在最前面的張國勝說。只見張國勝前一腳後一腳用力挪步,纔能下山。
3月18日一早,甘孜州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發布火情:1號火場明火已撲滅,剩下火燒跡地內有零星煙點。負責1號火場撲救任務的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隊雅江大隊大隊長張國勝,終於能暫時歇口氣。當日中午,記者在1號火場山腳下的臨時駐紮點見到了他。
從山上下來,張國勝坐下一口氣喝完手中的水,摘下帽子,露出了被火場灰塵染花的頭發。他的雙手滿是黑灰色的塵土。他拖著累得發抖的腿,挪了兩次,怎麼放,好像都伸展不了。臉上帶著一絲微笑的他,面對采訪,說的第一句話是:『別讓我媽看見我這副模樣。』
『3月15日下午4點多鍾就出來了,基本上就沒回去。』張國勝告訴記者,那天大家正在訓練場考核體能,發現煙點後,考核隊伍隨即轉變成作戰隊,奔赴現場參加滅火。由他負責指揮的雅江縣森林消防大隊,在1號火場從左翼由東向西進行清理。
雖然1號火場的明火已撲滅,但這絲毫沒能讓張國勝放松,他擔心當地山高坡陡的特殊地勢和午後易起的大風。『很多地方一旦清理不當就會發生復燃,直接威脅撲火隊員的人身安全。實現合圍之後,要再進行縱深的反復清理,直到火場徹底實現「三無」,即無煙、無火、無汽,纔能達到圓滿完成作戰目標。』
3月17日那天,通訊員姚強強上山給隊員送飯,他看見張國勝剛抱起盒飯,就一頭磕在了飯盒上。姚強強說:『當時覺得又可笑又心疼。他太累了!』
面對來勢洶洶的山火,穿著厚厚防護服的森林消防員忍受著體力及精神的多重考驗。休息期間,與山火搏斗了十幾個小時的他們和衣而臥,倒頭就睡。有的睡在滾燙的地面上,有的睡在山林中,有的吃著飯就睡著了。
『很正常,這都很正常。』張國勝說,家裡不用打電話,他也不用打,『不用問,我肯定在一線,他們都理解。但回到有信號的地方,手機裡就傳來不斷地提示,我知道,是家人朋友的牽掛。』
目前,有專人負責1號火場清理看守任務,張國勝和他負責的雅江大隊就在2號火場繼續執行任務。
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隊雅江大隊大隊長張國勝從山上走下(前排)。人民網記者朱虹攝
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隊雅江大隊大隊長張國勝從山上走下(前排)。人民網記者朱虹攝
『我會跟上他們的步伐,堅持盡可能在「槍頭」。』張國勝是滅火隊的指戰員,最重要的任務是指揮隊伍行動,但他堅持盡可能都和隊員們在一起。他說的『槍頭』,就是火場最前線,水槍對准熊熊烈火的位置。
各司其職、高效協作
她說:『我們能做一點是一點』
『每天睜眼第一件事,就是看前線的情況。』3月18日下午,雅江縣呷拉鎮政府工作人員唐永紅和20多名當地女性組成的『愛心饃饃』團隊正忙著做饅頭。
搬運面粉、和面揉面、快速蒸制......饅頭做好後,次日凌晨4點經指揮部調度,由物資運輸組統一送達救火一線,為撲火隊員們補充能量。
唐永紅說,呷拉鎮是她退休前最後一個工作的地方,山火讓她非常心痛。講到這兒,她眼眶裡都是眼淚,兩只手還忙著手裡的面團,『太難過了,我們能做一點是一點。』
『愛心饃饃』的制作場地由雅江縣驛都酒店提供,酒店同時免費提供住宿和餐食給前方救援隊。『這一點貢獻和前方的指戰員們相比,不算什麼。』酒店總經理李華光說,他每天想的就是,還能再做點什麼。
和『愛心饃饃』一樣,這幾天運抵雅江縣城的物資絡繹不絕。大部分物資在縣政府門口卸貨,登記後再進行統一調配。
『這一車物資有100床被子、300多件奶、方便面100件、面包30件。』3月18日,記者在雅江縣政府門口遇見捐贈物資的姚超,他說自己是雅江女婿,在這兒生活了40多年,妻子是這次受災的呷拉鎮村民,自己不過是『盡我所能,做一點小事情』。
『目前,救災物資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政府統一采購,另外一類是社會愛心人士捐贈的。』雅江縣應急服務中心主任楊永雄說,政府安排志願者、群眾等人員統一接收物資和出庫登記,前方物資的接收點也由專人負責,安排了專車和專人配送,『目前,物資還能滿足前線撲火隊員和受災群眾的需求。』
在志願者隊伍裡,記者看到許多年輕的面孔。有物資來了,他們第一時間衝上去排隊卸貨,井然有序。
『我在雅江縣道安辦工作,主動過來做志願者。從起火到現在只休息了兩三個小時,因為睡不著。』23歲的江安拉姆在物資搬運點做志願者,比她小1歲的弟弟澤仁桑珠被抽調一線做其他工作。江安拉姆說:『打不通他電話的時候,也很擔心,希望火能快點撲滅。』
連日來,一支百餘人的青年志願隊伍一直工作在一線。這支隊伍由雅江縣西部計劃志願者、縣電商中心志願者服務隊、青年創業聯盟志願者和本地大學生等群體組成。『一開始是30多人,後來許多大學生打電話申請加入。還有許多人沒進群,看到志願者的紅馬甲後隨即加入。』雅江縣團委副書記姜薇告訴記者,『一些年輕的大學生志願者說想去前線撲火,但非專業人員是堅決不可以去的。不過聽了真的非常感動。』
現在,雅江縣城裡每個區域的志願者幾乎都是自發來的,陸陸續續,隊伍越來越壯大。志願者多,有時需要運的物資有限,大家爭先恐後地像小學生一樣大喊『我,選我!』但大家都明白,此時此刻,要各司其職、高效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