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陽春三月,春意盎然,中國多領域奮進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3月15日,《新聞聯播》報道了農業、金融、工程、快遞、外匯等數個領域近期取得的成績,充分彰顯了中國迎著春天、實乾前行的魄力和信心,結合物流、外貿、生態等方面釋放的積極信號,中國經濟未來可期。
【在希望的田野上多舉措夯實糧食豐收基礎】
南方早稻育秧過三成春播春管進展順利
春分將至,我國春耕生產由南向北全面展開,春播春管有序推進。
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當前,全國春播完成2.4%,南方早稻育秧過3成,黃淮海冬小麥全面返青。

今年,農業農村部把綠色防控納入統防統治服務,三大主糧病蟲害統防統治將達10.3億畝次,綠色防控覆蓋率提高2個百分點。
眼下正是小麥病蟲草害防控關鍵期,安徽開展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行動,集成推廣新技術新模式20套以上。河北投入1.6億多元,建設小麥『一噴三防』和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

針對今年小麥莖基腐病等病蟲害可能多發,山東落實3.58億元小麥重大病蟲防控、『一噴三防』補助資金,推進綠色防控。巨野依托統防統治推廣自走式噴杆噴霧機,確保綠色防控效果。
江蘇農業農村廳、供銷社今年投入2000多萬元專項資金,加大推廣有機肥等綠色高效農資。遼寧依托供銷社系統,為農戶提供綠色農資供應、統防統治等一站式農業社會化服務。

目前,返青冬小麥一、二類苗達89.3%,比近5年同期高2.6個百分點,春播糧食面積有望穩中有增,農資供應充足,春播春管進展順利。
雲南西盟:冬閑田試種小麥新品種喜迎豐產豐收
這幾天,在雲南西盟縣,連片試種的小麥新品種喜獲豐收。在農科專家的助力下,昔日的冬閑田變成了增收致富的試驗田。
在西盟縣中課鎮嘎婁村連片的麥田裡,村民們正忙著搶收成熟的麥子,小麥穗大粒飽,滿目金黃。農科專家和工作人員穿梭在田間,忙碌地進行小麥測產收割作業。經現場測產驗收顯示,試種的新『雲麥112』平均畝產410.94千克,比當地種植品種畝增產170.24千克,增收400多元。

據了解,『雲麥112』是雲南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利用小麥玉米雜交建立的小麥單倍體技術培育而成,具有抗病、耐旱、高產等特點。
山西:開行首趟化肥專列保障糧食主產區需求
當前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期,也是各類農資的需求高峰期,特別是對化肥的需求量在逐步上昇。3月14日晚,太原鐵路部門組織開行了今年首趟化肥專列,開往東北糧食主產區,以保障當地春耕備耕用肥需求。
這趟化肥專列滿載2500噸化肥,從山西稷山站駛出,開往遼寧沈陽。運城是山西的化肥主要產區之一,每年有200多萬噸化肥通過鐵路運往全國各地。

針對化肥企業提出的運輸需求,國鐵太原局研究貨物集中到達方向,開行稷山直達沈陽方向的化肥專列,特別是途中不用解編,運輸時間從5至7天左右壓縮到3天,有效保障春耕備耕工作的開展。
【政策『組合拳』精准有力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強本強基』『嚴監嚴管』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在3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推進建設中國特色資本市場,制定出臺了四項政策文件,涉及發行上市准入、上市公司監管、機構監管和證監會系統自身建設。

關於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的意見,著眼於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全面從嚴加強對企業發行上市活動的監管,壓緊壓實發行監管全鏈條各相關方責任。
關於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著眼於推動上市公司提昇投資價值和加強投資者保護,圍繞打擊財務造假、嚴格規范減持、加大分紅監管等重點問題提出了18項措施。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持續穩固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月末,我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241.29萬億元,同比增長9.7%。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科技中小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較快。2月份新發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76%,比上年同期低11個基點,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持續降低。

【重點工程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水利部:全國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超9000億立方米
3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發布會上,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資源配置格局初步形成,全國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超9000億立方米;十年來,我國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新增水庫庫容1632億立方米;新增恢復改善灌溉面積約3.6億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約1.5億畝,耕地灌溉率達55%。在糧食總產量穩步增長的情況下,全國農業灌溉用水總量實現了零增長;南水北調東、中線建成以來,累計調水量超過698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1.76億。

廣湛高鐵湛江灣海底隧道貫通
3月15日,廣州至湛江高鐵控制性工程——全長9640米的湛江灣海底隧道貫通。廣湛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海鐵路客運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時速350公裡,預計2025年底具備通車條件。

此外,廣湛高鐵還將和廣汕高鐵等連接貫通,同時還將聯通珠三角機場群等交通樞紐,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陝北到安徽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
3月15日,國家電網陝北至安徽±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建設。該工程為我國『西電東送』再添一條大動脈,建成後,每年可從陝西向安徽輸送電量超360億度,其中一半以上是新能源電量。
【紮實推進『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美好願景變為現實】
橫琴口岸新啟用15條『聯合一站式』客貨車通道
橫琴口岸是連接澳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唯一出入境通道,24小時通關。記者從珠海橫琴邊檢站了解到,橫琴口岸二期工程15條『聯合一站式』客貨車通道完成建設,將於3月18日啟用,屆時口岸將有30條車輛查驗通道投入運行,車道通行能力將提昇一倍。
記者了解到,橫琴口岸新車道采用全國首創的車輛『聯合一站式』查驗系統,實行車輛『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橫琴邊檢、橫琴海關以及澳門海關、澳門治安警察局和澳門衛生局五家單位對出入境車輛實現『一次排隊、集中采集、聯動放行』,相比之前傳統車道『兩次排隊、兩次查驗』的通關模式,通關環節大幅簡化,通關效率顯著提昇。

記者了解到,3月1日0時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封關運行以來,截至3月11日24點,橫琴邊檢站已查驗經『一線』,也就是橫琴口岸的出入境旅客約71萬人次、車輛約7.4萬輛次,出入境客流車流整體平穩有序。
珠海拱北口岸改造完成今天恢復通關
3月15日,全國旅客通關量最大的陸路口岸——珠海拱北口岸出入境大廳改造完成,恢復通關。改造後,海關旅客通關主區域面積提昇50%,將有效緩解每天早晚的客流高峰。

【小包裹折射中國經濟澎湃動能物流服務『智』在未來】
1—2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同比提昇26.7%
記者從國家郵政局獲悉,今年1—2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同比提昇26.7%。預計1—2月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速約為23.7%,快遞業實現良好開局,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2023中國物流平臺發展報告》發布:網絡貨運行業規模不斷擴大促行業降本增效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3月15日發布《2023中國物流平臺發展報告》,相關負責人表示,以網絡貨運為代表的物流服務平臺行業規模不斷擴大,對於服務經濟循環、提高運行效率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支橕作用。
據統計,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國共有3069家網絡貨運企業,接入社會運力798.9萬輛車、駕駛員647.6萬人。2023年全年共上傳運單1.3億單,同比增長40.9%。企業數量不斷增加,行業規模不斷擴大。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提出,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舉措。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物流運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單一環節成本低、全鏈條運行成本高』。物流與供應鏈平臺,特別是網絡貨運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運輸組織方式,有效促進了物流行業的降本增效。

根據《2023中國物流平臺發展報告》,超過70%的平臺型物流企業運輸貨物品類,涉及礦產、建材以及煤炭等大宗商品運輸業務,業務佔比高於傳統物流企業,表明平臺型物流企業在大宗商品運輸方面與傳統物流企業相比具有較大的資源聚集優勢。此外,與2022年相比,從事快遞電商產品及冷鏈運輸的網絡貨運平臺比例有所提高。
另外,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開展的網絡貨運平臺A級企業評估工作統計,企業營業收入中運費收入佔比超過95%,網絡貨運企業收入構成單一、盈利能力不足問題比較突出。專家建議,網絡貨運業態亟需模式創新,加快數字化轉型,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昇物流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外匯外貿『開門紅』彰顯中國經濟強勁『脈動』】
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穩中向好跨境資金流動更趨穩定
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2月份,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跨境收支順差121億美元,環比增加66億美元。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穩中向好,跨境資金流動更趨穩定,市場預期保持平穩,外匯交易理性有序。

廣東深圳:今年前兩月外貿『拼箱出口』同比增長14.57%
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外貿實現『開門紅』,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勁『脈動』,這背後離不開廣大市場主體的努力。在深圳,今年以來外貿『拼箱出口』熱火朝天。作為華南地區最大的國際拼箱中心,中國外運深圳平湖物流中心今年前兩個月外貿拼箱出口貨量同比增長14.57%,出口動態展現出強勁動能。
這兩天,在中國外運深圳平湖物流中心的辦單大廳,有不少前來入倉辦單的貨車司機。從東莞送貨來的科師傅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他明顯感覺到訂單比往年多了不少。

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外運深圳平湖物流中心外貿拼箱出口貨量同比去年增長14.57%,報關票數同比增長14.77%。
什麼是外貿拼箱呢?它指的是將來自不同外貿企業的貨物合並裝入同一集裝箱的運輸方式,目的是通過巧妙組織貨物,充分利用集裝箱空間,從而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效率。

中國外運深圳平湖物流中心副總經理陳建霖表示,整個一二月份以來,出口態勢迅速恢復,而且動能強勁。其中,往東南亞國家的貨物出口總額同比增長了22%。
上海:今年前兩月超17萬輛國產車從外港口岸出口
在上海,國產汽車忙碌出口的工作場景已成為常態化。記者從上海海關了解到,今年前兩個月,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通碼頭汽車出口超17萬輛,同比增長3%。
海通碼頭已連續兩年汽車出口超百萬輛。2023年底,國內首座可容納6160輛汽車的大型商品汽車自動化立體倉庫落成。在有效節約堆存場地、減少人力成本的同時,明顯降低了出口汽車的貨損率,極大緩解了出口汽車儲運壓力。
【數智化助力生態環境監測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生態環境部:創新監測手段推進數智化轉型
生態環境部3月15日發布《關於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未來5年,我國將加速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的數智化轉型,創新監測手段,實施四大監測能力建設工程。到2035年,基本建成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新發布的《意見》明確,我國將通過充分應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新技術,基本完成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智能化改造。未來,我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從采集、傳輸、處理到分析及應用,將基本實現全鏈條流程化、智能化。

監測手段在創新,監測數據的質量也將更加有保障。未來,我國將建立覆蓋全部生態環境監測活動的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數據造假的行為也將得到有效遏制。

實現這些目標,離不開環境監測基礎能力的建設。我國將實施四大能力建設工程,分別是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網絡構建、監測科技創新、強基層補短板和監測人纔培養。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蔣火華表示:『爭取用5年左右的時間,讓我們現代化監測體系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再用5年左右的時間,到2035年,現代化監測體系基本建成。讓監測數據來為環境管理和人民需求提供服務,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站崗放哨。』
此外,中國在航空航天、網絡治理以及優化消費環境方面都傳來了利好消息,一起來看。
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運抵文昌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將執行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號任務的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3月15日安全運抵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後續,該火箭將與先期運抵的嫦娥六號探測器一起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2024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
記者3月15日從中央網信辦獲悉,2024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將重點開展10項任務,包括整治散布傳播涉企虛假不實信息、『自媒體』造熱點蹭熱點制造『信息陷阱』等問題。

『全國消協智慧315』平臺上線
『全國消協智慧315』平臺3月15日正式上線試運行,標志著全國消協組織有了統一的受理投訴渠道,實現消費糾紛在線處理。消費者可通過微信搜索『消協315』小程序等方式進行投訴諮詢,經營者可登錄網址申請入駐平臺進行投訴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