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新疆維吾爾族歌謠傳承人:把歡樂帶到四方
2024-03-15 10:17:25 來源:中新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新社烏魯木齊3月14日電 題:新疆維吾爾族歌謠傳承人:把歡樂帶到四方

  作者胡嘉琛

  雖然已經年過七旬,但彈起樂器唱起歌謠,喀迪爾·伊卜拉伊木手指靈活、中氣十足,他與老伙伴們組成的表演隊在當地頗有名氣。因擅長彈奏熱瓦普、都塔爾等樂器,鄉親們親切地稱他為『喀迪爾·伊卜拉伊木·熱瓦普』,並稱贊『喀迪爾走到哪裡,就會把歡樂帶到哪裡』。

  喀迪爾出生於新疆輪臺縣策大雅鄉薩依巴格村,其父親是名木匠,除了制作各種家具、日常用品外,還會制作樂器。喀迪爾回憶稱,年幼時,父親每有空閑就會拿起親手制作的樂器教他彈奏。七八歲時,他就能有模有樣地彈奏熱瓦普等樂器。『上學後,我更是對民間歌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喀迪爾初中畢業後留在鄉裡的文化站工作。據他回憶,從1968年起,他開始在輪臺縣各鄉鎮搜集流傳於民間的維吾爾族歌謠。『起初我只是覺得這些歌謠很好聽,不能就這麼失傳了。』後來隨著對歌謠深入了解,喀迪爾開始進行藝術創作,他將鄰裡間的感人故事、家鄉變化等編進歌謠,進行傳唱。

  憑借喜聞樂見的曲調和貼近生活的歌詞,喀迪爾創作的作品受到村民好評。每每有文藝演出活動,村民都期待著喀迪爾的表演,還學著唱他創作的歌曲。時至今日,喀迪爾已經搜集整理了200多首維吾爾族歌謠,創作了200餘首詩歌、100多部小品。

  讓喀迪爾津津樂道的是,他能夠用民族樂器自如地給京劇、秦腔、豫劇等劇種伴奏。『20多歲的時候,我第一次聽到了《智取威虎山》等京劇,當時就想能不能用民族樂器來伴奏彈唱,試了一下,還真行。』喀迪爾說,民族樂器有其獨特的音色與豐富的技法,用來為不同劇種伴奏,很有感染力,能給觀眾帶來更多樣的體驗。

  2005年,喀迪爾從工作崗位上退休,見村裡有不少老人愛好唱歌和彈奏樂器,他便與愛人商量在家中騰出一間房子布置成文化活動室,組織一個表演隊。表演隊每周排練兩次,並不時為村民免費演出。隨著名聲漸起,喀迪爾的表演隊開始受邀參加縣市及自治區級的文藝演出。

  2013年,維吾爾族歌謠被列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四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後,喀迪爾被評為上述非遺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這幾年,喀迪爾除了繼續堅持文藝演出外,還免費給村裡的孩子進行維吾爾族歌謠和民族樂器的授課,目前已收了30多名徒弟。

  在喀迪爾家的文化活動室內,擺放著各種民族樂器,陳列著他參加各類演出時獲得的榮譽證書和獎杯。2023年,輪臺縣對喀迪爾家的文化活動室進行了昇級改造。喀迪爾說,他會一直表演下去,通過歌謠給大家帶來快樂。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