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為群眾提供更多更優休閑選擇
2024-03-10 09:27:54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是去公園跑步健身,還是去圖書館看書怡神?是選擇酣暢淋漓的體育比賽,還是選擇劇場裡的文化大餐?是旅行體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闊,還是享受『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的閑適……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有了更充足的時間放松身心,多樣化的休閑活動逐漸成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建好用好群眾身邊的體育設施,推動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作為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健康需求的重要形態,休閑活動如何發力?記者就此采訪了代表委員。

  加大供給滿足多樣需求

  中國旅游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中國休閑發展年度報告(2023—2024)》顯示,越來越多的城鄉居民願意走出家門,參與多元化的戶外休閑活動。

  對此,湖北省黃梅縣柳林鄉老鋪村黨支部書記陳燎原代表有切身體會:『農村書屋就在家門口,縣裡還有6家城市書房和新裝修的新華書店,看書的人越來越多了。正月唱大戲、元宵舞龍獅、端午劃龍舟、黃梅戲藝術節等活動豐富了大家的休閑生活,也展現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休閑有助於養心修神,每個人都需要找到令自己健康快樂的休閑方式。』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教授張其成委員建議,持續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盤活存量資源,培育優勢資源,優化綜合服務能力。

  張其成表示,我們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這些文化印記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以中醫藥文化為例,中醫藥老字號目前累計有190多個,可考慮成立老字號中醫藥博物館,為群眾提供一個文化休閑新去處。在建設新的休閑項目的同時,也要優化已有休閑項目的內容和服務,增強群眾的體驗感。

  服務從『有沒有』到『優不優』

  隨著場地設施的不斷建設,『優不優』、能否和居民需求匹配的問題凸顯。如何提供精准的服務供給,提昇場地利用效率?湖北省體育局副局長丁亞琳委員表示,可以采用政府引導、市場參與的方式,精准對接群眾需求。

  陳燎原特別關注場地設施的維護和管理問題。『有些地方的場地設施管理和維護不到位,導致使用壽命縮短。建議進一步加強對場地設施的管理和維護,確保場地設施正常運轉、狀態良好。』

  『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服務能力相對薄弱。』作為當地農村書屋的創辦人,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李石村村委委員李翠利代表致力於加強鄉村文化建設。長期在基層一線工作的她認為,建立吸引、引進和留住人纔的機制,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鄉村公共服務,書香社會的建設纔會更加堅實。

  文體旅融合碰撞出更多火花

  在城市,集運動、休閑、文化、社交屬性於一身的城市漫步(Citywalk)悄然興起,城市居民也能在『微旅行』中體驗『走來走去的快樂』。在鄉野,『露營+』火熱,搭配騎行、飛盤、徒步、釣魚等休閑活動,只需一把椅子、一壺茶水,就能在山水田園間感受『詩和遠方』。如今,文體旅深度融合,培育出一批新的『體育+』休閑方式,也讓『跟著體育賽事去旅行』成為旅行消費新熱點。

  休閑產業該如何促進文體旅深度融合,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如何開發新業態、探索新模式、開拓新賽道?遼寧省鞍山市委書記王忠昆代表建議要因地制宜,圍繞當地文化、自然、體育等優勢資源做文章,確定核心競爭力,打造特色品牌。『只有滿足群眾需求,纔能變「流量」為「留量」。東北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應堅持「文旅+」多業態發展,與冰雪、工業遺存、溫泉等領域深度融合,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旅產品。』

  丁亞琳建議,政府應完善管理機制並提供政策支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市場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專業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共同推動文體旅融合,進而牽引形成整個地區的休閑產業鏈。她表示:『對於專業性程度比較高的運動休閑類項目,比如衝浪、跳傘,標准場地建設、活動流程規范、專業人員資質等標准化建設要走在最前面,做好安全保障。專業性不強的休閑項目,也要有明確的標准和規范的組織。』

  (本報記者李琦 徐譚)

責任編輯:江科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