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值此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人民網推出『文藝星開講』2024年全國兩會特別策劃,邀請文化藝術領域的代表委員,分享議案提案,探討熱點現象,展現新時代文藝脈動,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這些時間點預約國博成功率更高』『在國博逛一天是什麼樣的體驗』『國博必看展覽匯總』……社交平臺上,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相關的各種預約『攻略』、參觀體會、『打卡』心得總是能引發網友共鳴。這既是國博人氣居高不下的一個縮影,也是近年來全國『博物館熱』的生動注腳。
『自去年四五月份以來,包括國博在內的全國多所博物館就進入了「一票難求」的狀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精神文化消費佔比不斷提高,『人們熱切地希望能夠參觀好的博物館、參觀優秀的展覽。』
今年全國兩會,王春法重點關注博物館立法方面的工作,『2022年,全國博物館總數達6565家,其中包括考古博物館、自然博物館、行業博物館等多種新的博物館形態。如何規范管理博物館,為它們未來的拓展提昇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礎,這是我一直考慮的問題。』

觀眾正在排隊等候參觀國博『古代中國』基本陳列。人民網記者韋衍行攝
『去年一年,國家博物館累計接待觀眾超675萬人次。同時還有一個新的現象,觀眾人均在館裡停留的時間在6個小時左右,由此可見,逛博物館正從以前的「到此一游」向如今的深度學習轉變,這對我們的服務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春法說。
致廣大而盡精微。國博不僅在收藏展示方面堅持最高標准,體現國家高度;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觀眾服務方面堅持最高標准,體現人文溫度,『我們持續優化預約門票的程序,也增加入館的通道、減少大家的等候時間;同時規范大家入館以後的參觀行為,比如不能穿著拖鞋入館、不允許在展廳內奔跑等等,保持良好的觀展秩序,提昇大家的觀展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國博去年35歲以下的觀眾佔比超過60%。『年輕人已成為國家博物館觀眾的主力軍。』王春法表示,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博物致知』,為青少年提供優質、良好的參觀體驗和參觀服務,發揮好文化育人功能,也是國博應該做的。
『首先,要把展覽辦好,這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國博在去年不斷提高策展能力,持續推出優質展覽,構建了立體化的展覽體系。』王春法介紹,展覽是博物館最重要的公共文化產品。去年一年,國博全年舉辦各類展覽57個,包括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和巡回展覽等,『無論在哪個時間來到國博,觀眾都能欣賞到25個左右的展覽。放眼世界,這都是比較高的水准。』

觀眾正在參觀『龍肇新元——甲辰龍年新春文化展』。人民網記者韋衍行攝
『其次,要加強館校合作,鼓勵中小學把課堂搬到博物館內;還要規范研學活動,我們會審核研學活動的講解腳本,確保內容真實、准確、客觀。同時,我們也通過專職的講解員以及志願者為大家提供公益的講解服務。多管齊下,為青少年講好文物故事、講好中國發展的故事、講好我們黨領導人民奮斗的故事。』王春法說。
在國博,許多觀眾在參觀完展覽之後,還會選擇到文創商店內去逛一圈。『國博已經深耕文創產品開發多年,近年來又加大了這方面的工作力度。』王春法認為,當前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仍有提昇的空間,『關鍵在於能否正確把握傳統文化的內涵並對其進行科學的傳播。如何更准確地挖掘文物背後所隱藏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審美價值和時代價值,把文創產品做得讓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是所有文博機構都應該努力的方向。』
國博作為國家的文化客廳,肩負著促進不同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職責。長期以來,國博積極拓展『朋友圈』,在提昇影響力、國際地位和話語權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當前復雜的國際環境之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確實是非常嚴峻的挑戰。』
在王春法看來,博物館在此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歷史文物展覽有著低敏感度、強親和力、高觸達率的特點,相對比較容易能讓國外觀眾理解和接受,所以在這方面我們也做了很多工作。當然,這些還遠遠不夠。未來,我們將積極提昇國際傳播的主動性,深化不同層次的文明對話,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