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穩中求進再出發——從全國兩會看中國經濟
2024-03-06 09:08:47 來源:新華社  作者:

  全國兩會,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窗口。

  『穩』是大局,是基礎;『進』是方向,是動力。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今年我國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宏觀政策取向,提出政府工作十大任務。

  代表委員們表示,新的一年,在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引下,貫徹落實好黨中央決策部署,我們一定能抓住機遇、戰勝困難,推動經濟持續向好、行穩致遠。

  夯實『穩』的基礎,鞏固和增強經濟回昇向好態勢

  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過去一年,我國經濟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成績來之不易。

  當前,經濟回昇向好基礎仍需進一步穩固,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硬道理,腳踏實地向前進。

  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

  報告將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期目標定在5%左右。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曲永義委員表示,這一目標考慮了促進就業增收和防范化解風險,並與『十四五』規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相銜接,適應發展需求、符合社會預期。

  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

  『2024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的安排,更好統籌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昇。』江西財經大學校長鄧輝代表表示,經濟增長穩在合理區間,充分保障就業、物價穩定,為『進』創造穩定發展環境,也將為應對不確定性和謀劃布局中長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新增就業目標從去年的1200萬人左右調整為1200萬人以上,進一步體現了穩的力度和決心。』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委員說。

  報告提出,該立的要積極主動立起來,該破的要在立的基礎上堅決破,特別是要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

  曲永義委員說,從產業政策突出發展和安全並舉,到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強,一系列部署堅持先立後破、謀定後動,釋放了以自身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不確定性的鮮明信號。

  增強政策取向一致性,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根據報告,今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

  『政策綜合考慮發展需要和財政可持續,更好發揮拉動國內需求、促進經濟循環的作用。』遼寧省財政廳廳長姜小林代表說,從去年增發1萬億元國債到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體現連續性穩定性;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提高針對性有效性。

  實施政策要強化協同聯動、放大組合效應;研究儲備政策要增強前瞻性、豐富工具箱,並留出冗餘度;注重以發展思維看待補民生短板問題,在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一系列部署堅持系統觀念、強化協同發力。

  『出實招、見實效、穩大局。不斷夯實「穩」的基礎,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昇向好態勢提供有力支橕。』金李委員說。

  激發『進』的動能,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風險挑戰中穩健前行,動力和引擎至關重要。

  『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位列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的首位。

  實施產業創新工程、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字裡行間的『新』意,向外界傳遞著力激發和培育新動能的重要信號。

  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全面提昇自主創新能力——

  從強化基礎研究系統布局到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體系化布局,一系列舉措助力創新跑出『加速度』。

  『手握「金剛鑽」,就不會受制於人。』從領銜研發中國首臺深海鑽機,到研制『海牛Ⅱ號』在海底成功下鑽231米,湖南科技大學海洋實驗室主任萬步炎代表感觸深刻。他說,在突破核心技術征程上,尤其要強化有組織科研,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231米不是終點,我們的目標是不管有多深,海底鑽機都可以到達。』

  自主研制的AG60E電動飛機實現首飛、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首臺樣機總裝下線……今年以來,一個個重大項目實現新突破,背後是對關鍵技術的久久為功,更體現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協同。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全國兩會,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的指向更明確,路徑更清晰。

  『我們聯合復旦大學自主研制的鋰離子纖維電池處於中試階段,計劃今年進入市場推廣期。』泰和新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宋西全代表說,從實驗室、中試平臺到產業園區,全鏈條的完善極大提昇了創新成果落地的效率。『政策支持重點產業鏈中試能力提昇,我們也要與各界形成合力,努力把「先手棋」轉化為發展的先機。』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讓韌性更足、動能更充沛——

  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三大新興產業去年產值超4000億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總部基地等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在蘇州工業園區,先進制造業聚『鏈』成群。

  蘇州市副市長張橋委員說,蘇州正聚焦4個萬億級產業、10個產業集群和30個細分優勢領域,通過錯位布局、集群發展,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纔能更好穩中求進,把握主動。

  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昇級工程;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閱讀報告,一系列舉措固本培元、提質昇級。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重要部署,更是一項長期培育新動能的任務。』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餘曉暉委員說,全面提高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在結構調整中塑優勢、強韌性,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良好預期和新的動力。

  突出『改』的導向,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大國經濟,孕育著巨大發展空間,也面臨著不少風險與挑戰。無論是立足當前穩增長強信心,還是長期的調結構優質量,都需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個重要年份,主要任務是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釋放明確信號。

  『我們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深化改革開放』,報告提出。

  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

  不久前,《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7年)》發布。先試先行、積極探索,改革奏響強音。

  『臨港新片區設立4年多來,始終保持改革強度不減、發展勢頭不減。』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副書記袁國華代表說,以金融領域為例,下一步將對標最高標准、最好水平,推進上海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等建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優化營商環境、承接產業轉移……革命老區贛州正深度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報告部署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舉措,我們將加強深贛對口合作、共建產業園區,在大市場中謀大機遇。』江西省贛州市市長李克堅代表說。

  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昇行動,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及配套舉措,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著眼於關鍵處、攻堅點的一系列改革正在鋪開。

  中國華電董事長江毅委員說,去年,企業授權發明專利數量同比提高1倍,體制機制的突破釋放了創新活力。『我們將抓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昇行動各項「硬任務」,健全創新體制,打造新增長極。』

  擴大高水平開放釋放活力潛力——

  主動對接高標准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一系列政策傳遞了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信號。

  去年廣西欽州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750億元,同比增長18.7%。『我們正抓緊編制出臺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欽州片區總體規劃,通過營商環境建設和制度型開放,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挖潛力。』欽州市市長王雄昌代表說。

  目標指向一以貫之,重大部署接續遞進。『十四五』規劃實施進程過半,齊心協力抓落實,宏偉藍圖纔能變成美好現實。

  從蔬果電商直播到鄉村『文旅IP』,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新壩鎮小蕩村黨總支書記徐瑤代表帶著鄉親們不斷謀劃致富路。她說,要讓村裡百姓用好數字技術『新農具』,在鄉村振興大潮中過上新生活。

  『我們將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持續打造營商環境「昇級版」,用實打實的乾勁兒在東北全面振興中展現更多作為。』遼寧省阜新市市長周鵬舉代表說。

  一年春作首,奮斗正當時。

  代表委員們表示,要緊緊抓住有利時機、用好有利條件,把各方面乾事創業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堅定信心、開拓進取,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責任編輯:遲灝

【專題】2024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