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能源通道上的『守隧人』:保障運輸暢通 溫暖千家萬戶
2024-02-13 20:04:2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網消息: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重要的煤炭產區,年產煤量佔全國總量的四分之一,這些煤炭點亮了萬家燈火,溫暖著大半個中國。每年春運是煤炭運輸高峰期,高效的運能保障離不開設備的養護、檢修,在一些高精尖檢修設備暫時無法覆蓋的地方,依然需要依靠人工來完成這些檢修任務。今天(2月13日)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群守護能源通道的『守隧人』。

  呼鄂鐵路是內蒙古煤炭外運的重要通道。國鐵呼和浩特局包頭工務段東勝東路橋工區擔負著呼鄂鐵路4座隧道、27座橋梁、56座涵洞的日常養護和維修。春運期間,運量持續攀昇,他們隨時待命,保障運輸秩序安全暢通。

  添乘人員路振興:東勝東路橋車間,敖包梁隧道發現煤灰瘀積,立馬組織人員清理。

  東勝東路橋車間:明白。

  接到通知後,何陽和工友們立即前往敖包梁隧道。汽車艱難行駛在白雪皚皚的鄂爾多斯高原上,遇到打滑路段只能推車前進。

  國鐵呼和浩特局包頭工務段東勝東路橋工區何陽:這塊就已經(堆)積得相當厚了,咱們今天必須抓緊時間把這個清出來,煤清出來往外運,要不然後面影響貨車正常通行。

  何陽介紹,盡管煤炭列車裝車時已經采取了防塵措施,但高速運行進入隧道的一瞬間,由於氣壓驟變會形成『活塞效應』,導致列車上一小部分煤灰散落在隧道裡。而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列車臨時停運間隙快速清理掉堆積過高的煤灰,防止影響列車正常運行。

  春運期間,列車密度增加近1倍,煤灰堆積的速度和數量也在加快,何陽和工友們清理作業的頻次要比平時多30%。

  作業現場,視野范圍內滿是清理煤灰帶起的塵霧。為了減少煤灰對身體的損害,何陽和工友們都是『全副武裝』作業。

  沒多久,大家的防護口罩、護目鏡上滿是煤灰和水珠,每個人的臉上像畫了臉譜一樣。隧道內,鐵鍬、鏟子的摩擦碰撞聲此起彼伏。即使離得很近,也得扯大嗓門說話纔能保證正常交流。常年清理煤灰,大家也總結了經驗:空間寬松的地方用鐵鍬鏟,狹小的地方用小鏟子。

  清理出來的煤灰要立即運出去。隧道口的要靠人工背著出去,隧道中心的用雙軌小車運出去,何陽說,每次作業就像『打仗』一樣。

  國鐵呼和浩特局包頭工務段東勝東路橋工區王偉:我們這個活確實髒,也挺辛苦的,但是只有我們把這個煤渣清理乾淨了,保證萬噸列車平穩通過,纔能把鄂爾多斯的煤發往全國各省份。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煤灰堆積高的地方被清理乾淨,工作也進入了收尾環節。

  國鐵呼和浩特局包頭工務段東勝東路橋車間王瑾瑞:咱們(這些)小孩對家裡都是報喜不報懮,家裡面根本不知道他(們)現在乾的這個活這麼髒、這麼累。

  趁著休息,大家打起了雪仗,有人還就地取材用積雪擦掉臉上的煤灰。

  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工區後,大伙在洗漱間一邊洗一邊逗樂。盡管每個人洗完後,洗臉盆裡都有一層洗刷下來的煤泥,但他們對髒和累卻沒有任何抱怨。

  國鐵呼和浩特局包頭工務段東勝東路橋工區何陽:這個就是我們的工作,我們的職責就是保證我們負責的設備不出問題。

  這就是何陽和工友們的使命,無論春夏寒暑,也不分節假晝夜,他們在崗位上保障運輸暢通,溫暖千家萬戶,在鄂爾多斯高原上綻放著他們的年華。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龍江踏春啟新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