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新春走基層?無居民海島上的『守門人』
2024-02-13 13:59:08 來源:新華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廣州2月13日電(記者丁樂) 位於廣東珠江口水域的大鏟島,扼守著港澳與內地間的『黃金水道』。在這座無居民海島上,駐守著一群特殊的『守門人』。

  一大早,26歲的大鏟海關監管一科關員管仁傑和同事來到碼頭,准備乘坐監管艇,對來往港澳小型船舶登臨檢查。作為島上最年輕的監管一線關員,三個月前他剛調入島上,這是他在這裡過的第一個春節。

  『我是江蘇丹陽人,從小生活在寬廣的平原,從沒想過有一天會在一個面積不足一平方公裡的海島上工作生活。』管仁傑說。

  監管艇一路乘風破浪。冬天伶仃洋海面水位相對較低,待檢的小型船舶與監管艇間高度差超過2米,要借舷梯輔助。海浪不停翻湧,管仁傑看准時機,『蹭』地攀上舷梯,手腳並用爬上待檢的船只。『三個月前小管剛來時,幾乎是一步一步挪上去。後來不斷練習,爬起來毫無障礙了。』同事鄒偉明說。

  檢查無異常後,船只被正常放行,上面滿載的鮮活年貨不久後便能成為香港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與此同時,和面、拌餡、?餃子皮……大鏟海關技術運維保障科副科長鍾潔君在廚房裡忙活。作為大鏟海關的後勤管家,她的任務是為春節在島上值守的40多名乾部職工張羅飯菜。

  『島上的北方關員佔比近半,多年以來,像年夜飯吃餃子也成了大鏟海關的新春習俗之一。用來和餡的白菜和芹菜還是我們關員自己親手種的呢!』鍾潔君說。

  除了餃子,關裡還准備了『硬菜』——白切雞,食材源自關員們在島上開闢的雞捨。地處海島,多年來,島上的關員們養成了自力更生的習慣。一草一木、一路一欄,都凝結了大鏟海關人的心血與汗水。

  傍晚,大鏟海關監控指揮中心裡,監管一科副科長周霆一邊吃著送來的飯菜,一邊盯著牆上的大屏幕電子海圖。海圖上一個個閃動的黃色方塊,是伶仃洋上過往船只的實時通航情況。

  『目前,大鏟海關年均監管進出境小型船舶約5萬艘次,最高峰時曾一天監管300艘左右的船舶。』周霆說。

  為保障船舶順暢通行和嚴防水上走私犯罪,大鏟海關人時刻守衛著這片水域的安全。

  夜幕降臨,管仁傑和鄒偉明再一次接到出勤任務。兩人登上待檢船舶,分工協作,查驗單證、巡查船體、清點貨櫃,對油艙、機艙等位置進行核查。

  空氣艙位於船舶機艙內部的兩側,僅容一人從中鑽過進出。管仁傑根據現場情況,一邊調整身位,一邊觀察周邊,以免被刀口邊沿的鐵鏽或倒刺劃破刮傷。

  同時,鄒偉明在外大聲喊話,進行安全確認:『還能走得動嗎?裡面情況怎麼樣?』『沒有異常,馬上返回。』管仁傑的回應在狹小的空間回蕩。當他鑽出來時,身上沾滿紅褐色的鐵鏽和油污,臉也灰蒙蒙的。『空氣艙內部整體是通的,沒有發現改裝痕跡。』

  一個多小時後,回到島上的管仁傑走回宿捨,和家人視頻通話。『來廣東一年了,雖然已漸漸習慣粵菜,但總是會想起爸爸做的軟兜長魚和媽媽做的平橋豆腐。等交接班了,我下島後會趕回家,給爸媽一個擁抱,再一飽口福。』管仁傑期待地說。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龍江踏春啟新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