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新春走基層·春節他們在一線|南極除夕夜:年味從廚房開始彌漫
2024-02-10 14:32: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除夕,地球之南,剛剛開站的中國南極秦嶺站,迎來了第一頓年夜飯。

  年味是從廚房開始彌漫的。

  扣肉、鹽水雞、椒鹽蝦、粉絲蒸扇貝、夫妻肺片……餐廳內,一道道家常菜,滿滿當當擺放在桌。廚師李隆德看著自己團隊張羅了一天的成果,頗為自豪。

  年夜飯,吃的是年的味道、家的味道。

  秦嶺站所處的恩克斯堡島,是南極氣候最為惡劣的地帶之一。過去兩個月裡,承擔著建站任務的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隊員們,幾乎天天和天氣搶時間。吃飯只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只有熨帖了胃,人心纔更暖。年夜飯更是如此。』作為廚房掌勺人,李隆德深諳美食的哲學。今天隊員們難得休息半天時間,加之『雪龍2』號剛送來一批補給,他和後廚團隊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滿足大家味蕾的機會。

  隊員們大多來自四川、湖南,就多做些川湘菜;菜品由平時的4個增加至10個,廚師李湘帶來家裡團圓飯必備的椒鹽蝦;廚師王明會則和好面、備好餡兒,邀請隊員一起包餃子,『包了餃子就是年。』

  人間至味是真情。在這片白色荒原,朴素的年夜飯,道不盡幾多溫情。

  傍晚時分,一聲『開飯啦』如約響起。隊員們入席就坐,地球最南端的年夜飯,就此開席。

  隊員謝帥帥倚坐在一角,透過窗戶,剛好能看到極晝陽光照耀下的秦嶺站。『我家也是這樣,推開門就能看到秦嶺。』謝帥帥家在陝西渭南的一個村子。巍巍秦嶺見證著他的每次遠行和歸鄉,而這次『秦嶺』見證著他的成長。

  建設現場,謝帥帥主要負責鋼結構安裝。一次狂風驟起,結構件還剩幾個小螺絲沒擰。他乾脆摘掉厚厚手套,徹骨嚴寒如螞蟥瞬時鑽進皮肉,不出幾下,手指就被螺絲帽粘住,最後只能咬緊牙關撕開。

  回憶起此事,這名建設隊伍中最年輕的隊員,喝下一大口可樂,『在這參與建設考察站,還有比這更酷的事嗎?』

  環視這屋子,誰又不是一臉的曬痕、一手的凍傷?『在大家身上,踐行了愛國、求實、創新、拼搏的南極精神,堅定信念,不辱使命。』考察隊副領隊魏福海回顧一幕幕,幾度哽咽:隊員們手部凍傷依然堅持上崗,不能掉隊;在12級大風中站成一排,拉著一根繩子頂著大風,摸索著往返於工地和宿捨;每天7點半出門,乾到天氣變差纔收工……

  曠古荒原上,這是屬於他們的奇跡:13天完成超9000噸建站物資卸運;約兩個月,建成中國南極建站史上面積最大的單體建築……

  2月7日,中國第5個南極考察站秦嶺站開站,填補了我國在南極科考布局的重要空白——羅斯海區域。當秦嶺站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徐徐昇起,隊員們高唱國歌,一張張傷跡斑斑的臉上,熱淚縱橫。

  年夜飯,見證著一群人的奮斗,也醞釀著再出發的乾勁兒。

  『秦嶺站,秦嶺站。「雪龍2」號祝大家春節快樂!2月底再見!』羅斯海上,『雪龍2』號載著部分建站隊員即將起航,預計約20天後返回,再接上留站隊員返程。

  望著窗外漸起的狂風,秦嶺站副總設計師祝賀和兩位班組長把後續工作方案又梳理了一遍,『後續主要是物資整理、建築細部處理等工作,要確保離開前順利完成。』

  年近六旬的隊員羅煌勛已經在南極度過了十多個春節,『明年還是會來的,放不下這裡。』隊員田俊輝此次來測試新能源設備,下一個隊次他將帶著更為細化的方案,參與機電安裝工作……

  萬裡之外,祖國的夜已深。在這片冰雪荒原,落日餘暉正斜映到秦嶺站,紅彤彤的對聯,艷麗無瑕。(記者 周圓)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龍江踏春啟新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