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地評線】東湖評論:讓優秀傳統文化在融入生活中閃光
2024-01-25 18:37:07 來源:荊楚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近日,一段由雲南玉溪師生合唱團吟唱的《小雅·鹿鳴》視頻,短短幾天近270萬人觀看,瞬間走紅全網,獲得網友們紛紛點贊,並登上央視新聞。該視頻是根據《詩經》內容所創作,在古典樂器的伴奏下,老師們婉轉動聽的合唱,孩子們清澈的誦讀,字字句句,相得益彰,仿若將古人宴會上和諧愉悅琴瑟和鳴的意境生動地傳遞出來,節目形式讓人耳目一新。

  眾所周知,《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這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承載了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小雅·鹿鳴》的走紅,通過激活少年兒童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力,充分體現了教育工作者在探索傳承方面的創新力,更是堅定了中華兒女骨子裡的文化自信力。如何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用文化創新推動文明傳承,讓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發展更加『適配』。

  立足於傳統文化的『精髓』,創『不失本真』之新。談創新,不是浮於傳統文化知識的表面,而是要充分領悟其文化底蘊。『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小雅·鹿鳴》將樂器、合唱、朗讀,三聲合一,引人夢回千年前的古代盛宴,充分展現了《詩經》的氣魄和唯美。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在與現代化創作相結合的過程中,切不可忽視意境表達、審美觀念和道德底線等問題。過分誇大、縮小又或者胡編亂造,都是對傳統文化的『傷害』。

  立足於傳統文化的『張力』,創『傳承表達』之新。談創新,需要不斷尋求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發展之間的『契合點』。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思想引領上和表現形式上,都具有普遍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張力』。依托傳統文化資源,河南廣電不斷挖掘豐富,舒展其文化『張力』,推出來一系列備受矚目的節目,如《唐宮夜宴》、《洛神水賦》和《龍門金剛》等,盡情釋放傳統美學的魅力。

  立足於傳統文化的『脈絡』,創『發展需要』之新。談創新,不能脫離了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喜好和現實需求。千萬不能閉門造車,生搬硬套,否則推出的作品,脫離實際,既沒到點子上,又容易走進死胡同裡。要厘清傳統文化的時代背景、發展脈絡,結合當代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深入調研、深耕細作。如:央視推出的『穿越性』節目——《典籍裡的中國》,聚焦優秀中華文化典籍,通過時空對話的創新形式,以『戲劇+影視化』的表現方式,講述典籍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源起、流轉及書中的閃亮故事,讓傳統文化穿透千年時空,與當下觀眾形成精神上的『同頻共振』。

  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化發展的道路上選擇創新,纔能更好地實現文化發展之樹常青,文化發展之水延綿。用創新賦予優秀傳統文化更強勁的生命力,讓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上綻放耀眼光彩。

責任編輯:王傲
【專欄】網絡同心 文明同行 【專題】網絡同心 文明同行 【專欄】網絡同心 文明同行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