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焦點訪談:中國智造 驅動汽車加速『出海』
2024-01-14 09:09:00 來源:  作者: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汽車是現代工業技術集大成者,也是公認的最能體現國家制造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近年來,我國將汽車產業列入新戰略重點突破的領域,在汽車制造中實現生產智能化和高度自動化,有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邁進。目前我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消費國。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首次雙雙突破3000萬輛,創下歷史新高,出口更是同比增長超過50%,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這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歷史性時刻,展現著新時代『中國智造』的力量。

  3016.1萬輛、3009.4萬輛,這兩個數字,是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從1953年7月15日,中國第一座汽車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新中國汽車工業起步,到2009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首次雙突破1000萬輛大關,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產銷國,並在此後連續十五年保持著這個紀錄,再到2023年,汽車產銷量創歷史新高,超過3000萬輛,中國汽車工業經過70年的發展,從無到有,已經成為全球汽車工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這超越3000萬輛的產銷量當中,出口數量更是一個引人關注的亮點,2023年,汽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這也讓我國有望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出口國。這其中,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超過12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77%。

  新能源汽車到底有多火?我們先去國內最大的汽車出口碼頭——上海海通碼頭去看一看。

  一大早,兩艘遠洋貨輪整裝待發,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汽車准備裝船出海。

  海通碼頭的負責人同時告訴記者,前些年,他們這裡主要以進口汽車為主,而如今正在發生巨大變化。

  上海海通碼頭運營部總監程雲波:『出口增長幅度相當大,主要還是以新能源汽車為主,2023年的新能源汽車佔出口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在廣州南沙港的汽車出口碼頭,隨著出口汽車的不斷增長,他們碼頭的建設也在不斷加速,遠洋航線的數量也在快速增加。

  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覆蓋的國家不斷增多,歐洲和北美等發達地區開始成為重要市場。據統計,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國家是比利時、泰國和英國。有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佔歐盟新能源汽車的比例為8%,預計到2025年,中國品牌將佔的比例會增加到15%。中國新能源汽車進入汽車工業發達國家,說明中國的汽車產品正在形成全球競爭力。

  而在分析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數據時,我們還發現了這樣的變化:出口均價從2021年的1.95萬美元,提昇到2023年的2.38萬美元。也就是說,這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是真正實現了『量價齊昇』。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供應鏈完整性上,可以說在世界上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這跟我們國家,尤其是政府在新能源產業上高度重視是直接相關的;另外一個方面,汽車領域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我們的競爭對手都佔據了非常強的先發優勢,但是我們的企業看到了新能源汽車這樣一個市場機遇,大膽投入,無論是在品牌創立上,還是在技術研發上,同時依托我們在電子信息產業這個領域的一些基礎優勢,抓住了電動汽車風口。』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昇級和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大潮未起之時就已經牢牢盯住了這一領域,把握住了這一機遇。歸根到底,新能源汽車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更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產品力以及中國企業不斷追求創新的內生力。

  2024年新年剛過,在湖北武漢,東風嵐圖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人員密集加大了與合作伙伴碰頭的次數,800伏高壓電驅系統是他們今年上半年要攻克的新技術。其中功率模塊是整個電驅系統的核心部件,如何讓它的效率更高,是技術人員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這段時間,國內多家新能源車企紛紛推出了新一代技術。小米集團日前在北京公布了小米汽車的五大核心技術——電驅、電池、大壓鑄、智能駕駛以及智能座艙。而蔚來汽車日前也發布了智能駕駛芯片等4項新突破技術。

  我國新能源汽車以電驅動為主的技術創新還體現在電池、電機、電控三個核心技術層面,其中電池技術已躋身世界第一梯隊,截至2023年6月,中國申請的動力電池專利佔據了全球74%。此外,我國已成為驅動電機最大的生產國,且生產技術多項指標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從全球來看,新一代電動汽車的最新車型基本都在中國率先推出,全球新一代汽車相關技術也往往是在中國推出的產品中率先應用,這兩個「新」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領跑全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長、涉及領域廣,那麼這『一路疾馳』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建立起了一套怎樣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又帶來什麼樣的新動能?

  來到位於珠三角的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工廠,記者了解到,以這家工廠為中心,已經形成了最快3小時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鏈供應生態圈。

  從示意圖上可以看到,10公裡范圍內涵蓋了電池、電控、底盤、車身等核心零部件,而在50公裡范圍內可以實現60%以上的零部件供應,100公裡范圍內達到80%以上零部件供應。

  不僅在珠三角,在長三角,先進的工業互聯網軟件技術也在助力供應鏈體系高效運轉。

  記者注意到,中國正在形成珠三角、長三角、西南、中部等多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群,它們同樣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全球競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保障。

  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數據顯示,經過多年持續努力,我國建立了結構完整、有機協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涵蓋基礎材料、零部件、整車、制造裝備等全鏈條,湧現出了一批領軍企業。

  屠新泉:『中國產業鏈優勢就是在於產業鏈的完整性,現在像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智能化程度都非常高,這跟我們過去這幾十年當中深度參與全球價值鏈,尤其是信息技術產業價值鏈密切相關,所以在合成之後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強大的電動汽車產業鏈的全產業鏈優勢。』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及產業鏈領先的優勢,讓中國汽車工業開始進入全球競爭的新階段。

  2023年以來,幾家中國車企與跨國公司簽署了具有全球化戰略合作性質的合資合作協議。2023年10月26日,歐洲汽車巨頭斯泰蘭蒂斯集團宣布以15億歐元入股浙江零跑汽車,世界領先的汽車制造商與中國新勢力電動車企在全球范圍內展開合作,樹立了中國車企走出去的新模式。

  1月12日,長城汽車的純電動汽車在泰國工廠下線,這是泰國汽車工業歷史上第一臺本地制造的量產電動汽車。

  從曾經的『市場換技術』到中外合作的『反向合資』,中國車企正積極打造國際性品牌,與外資車企展開了新的合作模式。除了『反向合資』的新方式外,根植海外,到海外建工廠已經成為一道必選題,這也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強,今天,中國『智造』汽車正在加速駛向全球,特別是對汽車工業發達國家的出口不斷擴大,開啟了全球競爭的新階段,使中國汽車躋身全球汽車行業。汽車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產業,技術創新是保持行業乃至國際競爭力的關鍵。中國汽車加速出海的背後,離不開國家對汽車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推動,離不開企業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完整產業鏈供應鏈的構建。展望未來,中國的汽車產業仍然具有很強的綜合競爭優勢,也需要在創新技術和產品的同時,進一步創新商業模式,更好地協同出海。

責任編輯: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