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解政策消解社會信任搭蹭熱點引發焦慮恐慌
——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2023年12月闢謠榜綜述
近日,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對2023年12月網絡謠言進行了梳理分析。當月網上數據監測和網民舉報顯示,本月涉醫保、交通等公共政策的虛假信息較為集中,針對地震災情、安全事故、呼吸道疾病防治等社會熱點的謠言也屢見不鮮。這些謠言抓住公眾年終歲尾『盼平安』的心理,或歪曲解讀、或誇大其詞、或故意炒作,有意放大不安因素,渲染焦慮情緒,造成不良影響。
曲解民生政策,誤導公眾認知。隨著2024年腳步日益臨近,新年氣氛漸濃。歲末之際,有自媒體利用民眾對醫療保障、交通出行等民生熱點的關切,編造不實信息,吸引民眾關注,從而博取流量利益。比如網傳『醫保統籌額度年底將清零』『藥店已停止統籌額度支付』等謠言,讓許多參保人感到恐慌,多地醫療保障局快速闢謠;『酒醉駕判定標准要變了』『廣州成為全國首個限制外賣配送的城市』等謠言傳播,誤導公眾形成『酒醉駕處罰將減輕』的錯誤印象和『政策對外賣騎手不友好』的不良觀感;『火車票退票不扣手續費了』不實信息純屬將個體經歷與公共政策混為一談。上述涉及公共政策的虛假信息傳播,誤導公眾認知,造成不良影響。
搭蹭社會熱點,渲染焦慮情緒。12月18日,甘肅臨夏積石山縣突發6.2級地震,面對令人揪心的震情,卻有別有用心者利用公眾的關心情切,或煽動情緒博眼球,或蹭熱點營銷賺取不當利潤,散播謠言,渲染焦慮情緒。如有人在網絡上惡意編造散播『甘肅積石山地震搜救犬救出36條人命後犧牲』『捐贈甘肅震區的羽絨服被倒賣』『甘肅紅十字會要收取高價服務費』等謠言,給正常的救援賑災工作帶來乾擾。此外,12月全國多地普降大雪、呼吸道疾病延續高發態勢,社會熱點事件多發,伴生的極端天氣、季節性疾病等謠言亦較多。如有營銷號炒作『奧司他韋缺貨、漲價了』謠言,真實目的是抬價銷售賺取不當利潤;『降雪能凍死病毒』『下場雪生病的人就少了』等毫無科學依據的說法極易帶偏公眾判斷。
杜撰安全謠言,造成惡劣影響。近期,一些人為獲得更多流量,不惜炮制安全類謠言,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如有網民故意編造發布『河南鄭州一高校澡堂漏電致17名學生死亡』『鄭州某高校發生火災』『起火倉庫內有儲油罐』『火場發生爆炸』等不實信息,引發公眾質疑和擔懮;有網民利用AI技術自動生成並散播『江西發生「3·24」重大交通事故並公布調查報告』謠言,擾亂社會秩序和安定局面;還有網民根據主觀臆想擅自發布『海南樂東有人偷小孩放在紙箱裡導致窒息死亡』的虛假信息,給社會帶來不必要的恐慌。上述造謠者均被公安機關依法予以治安或刑事處罰,為自己的造謠行為付出了應有的代價。
此外,12月,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今日闢謠』欄目聚焦『新能源汽車行業典型謠言和誤區』,圍繞『新能源汽車比燃油車污染還嚴重』『新能源汽車曇花一現、發展前景有限』『新能源汽車在雨雪天不可以充電』『新能源汽車比燃油車更容易起火燃燒』等有關新能源汽車行業政策、車輛安全、環境保護等話題的不實信息和網絡謠言進行集中闢謠,力求為公眾澄清謬誤、解疑釋惑,為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網上輿論環境。
2024新年伊始,涉及假期出行、旅游消費、冬季消防、食品安全、疾病防治等領域的謠言或頻發高發,混淆視聽、誤導認知。此外,每到年終歲末,都是詐騙案件季節性高發時段,花樣翻新的騙局和套路往往令人防不勝防。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提醒廣大網民,增強謠言辨別能力和防范意識,不被謠言蒙蔽雙眼,避免落入陷阱圈套,在平安、健康中迎來新的一年。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